“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响叮当”,翻开这本《江南烟火》,满篇江南风物,扑面而来。我们经常说“人间烟火气”,烟火气并不仅来源于味道。味道不过是从舌尖到喉咙这几寸距离的快感,而“烟火”,还应当有枝头从迸出萌芽到果实累累,有老饕对着一碟小菜目中流露出艳羡怜爱,有在江南这片土地上,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大江南北繁忙往来、城镇街市香风阵阵的欣欣向荣。
美食书籍,最怕写成食谱。但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书中收录百年间文献报刊中对江南食材的相关记录,江南烟火就如同一幅风情画卷,渐次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书中,儿时就已熟识的苏州农谚得到了印证:“春蚕上簇时,山上的枇杷便也开始渐渐地黄熟了”;乡野民间的习俗也与时令佳果相呼相应:“无非一面探墓,一面吃杨梅”;在上海、绍兴这样的城市,普通人一只脚刚踏入现代市民社会,另一只还在乡野田间牵绊,“江北奶奶拎着白铁壶,二个铜子一块的脆麻花”“马路道旁,白炽灯下,油煎臭豆腐极易被识别的气息充盈着老上海的夜空”,他们在菜摊灶头讨生活的落寞身影,也成为了这奇特画卷里不可或缺的“食景”。这样的创意和安排下,时令、食物、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江南季候的节律笃笃而行。
这百年,是江南风物自我发掘,不断出新的百年,也是江南城市群兴起,对外通商开埠,迎西风之先的百年。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科学被引入到了农牧渔业,“南橘北枳,地气使然”的风土说逐渐被育种嫁接、田间管理等技术取代,不断培育出新品种;发展起来的运输业将散落在各地的土物特产源源不断运往大城市;特别是现代财政管理理念被引入城市管理后,我们看到,哪怕是从前民间自发的时令性市集,也有政府管理部门拟的详细分析报告。草头、荠菜这样的野菜,竟也引得上海市政府社会局、《晶报》争相分析物价曲线,探讨市场潜力。特别是书中记录近代枇杷的产业链,令我印象深刻。从贩卖开始,枇杷多产于塘栖,销路可达江南、浙西,乃至平津,果农收入自然不俗。枇杷的运输自然仰赖运河水,用特制的竹篓装着,运至上海、沪杭等地,篓底衬着绿纸。还可以进行深加工,枇杷蜜、枇杷罐头、枇杷果汁,“树头鲜”得以运往外国了。竟还发展出了旅游业,1937年苏福长途汽车公司专为苏州光福枇杷季开通了一条专线,接城里的游人采摘枇杷、赏景郊游。有多少物产和枇杷一样,在这个特殊的百年里,就这样步入了工业化的时代。
我一直以为,一个地方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是体现在对食物的态度上。人们都说北方保守,的确,北方对食物秉承的更多是一种敬畏和本分。进餐以主粮菜蔬为正宗,如果哪一家连日夜宴,水陆横陈,那多是得念一句“罪过”。而江南,河网密布,商贸发达,又深受佛道之说浸润,文化气质本就融园,近代以后,更是海纳百川,极具包容。表现在对食物的态度上,也是喜好新奇,不以为怪。所以我们的味觉在这里才能够卸下“欲望”的原罪,沉溺在汤圆的甜腻、野菜的清新、鱼蟹的肥美和黄酒的醇厚,沉溺在这江南烟火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