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源于生活的火花,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积累下来的情感、观念和理想的抽象形式。这些形式又反过来影响着生产活动。而只有自然形体对于美来说是不够的,仅仅拥有形式也不能称之为美。李泽厚先生以此为中心,讲述了内容与形式是如何发展的。读完《美的历程》,我们会发现它的条理清晰,章节有序,既有客观论述,又有主观思考供读者参考,值得一读。
中国美的历史中,有着儒道的贯穿。传统的实践理性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或者推崇伦理,或者思考人生,都不是非理性的崇拜。
在中国美的历史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美也呈现出了一个规律:初期意气风发,中期蓬勃向上、精彩纷呈,晚期回归内心。我们的一生也如此,年少时一切皆有望,年青时一切皆可为,年迈时一切皆虚妄。
具体来看,母系社会让位于父系社会,在陶器纹饰中,前期的活泼生动转为了威严冷峻。殷周时期部落大合并,产生了暴力崇拜,“礼器”宣扬了统治者威严和力量。先秦时期理性思想的发展打破了宗教的束缚,儒家现实功能与道家内在之美互相补充,这种对伦理及人生的思考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内涵。汉代艺术把南方楚汉的神话与北方儒家的人文历史进行了融合,展现了从天上到地上,从现世到来世无所不在、意气风发的对世界的“征服”。魏晋六朝,以门阀士族地主阶级为代表的艺术转向人的内心与思辨,用玄学替代了经学,用本体论取代了自然观。唐代正值南北、中外融合,国家欣欣向荣,盛唐艺术中洋溢着积极和浪漫,书法融入了舞蹈,诗歌融入了音乐;安史之乱后,内在矛盾激发,艺术转为空灵平淡的意绪与心境。宋元时期的山水画经历了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变化,从北宋的整体到南宋的部分再到元的写意,是一个艺术世俗化和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与之类同的还有佛教艺术、诗词曲。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秩序的削弱,艺术描绘世俗人情,呼唤个性的解放,而到了清朝,不可避免的没落,进而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