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表现让很多人心里不满,觉得她太作、心机太重。她对贾母和刘姥姥的区别待遇被认为有些过分,许多没有修行佛法的人也觉得如此。显然,作者曹雪芹塑造这个角色是想表达一种观念:悟道很难,住在寺庙里每天读佛经也不能轻易悟道。事实上,《西游记》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唐僧虽然天生聪明,年纪轻轻就读完了三藏佛经、成为大寺住持,被皇帝请到首都举办法会,但他并没有悟道。为了让他悟道,如来佛祖和观世音菩萨给他安排了无数困难。所以我认为,《西游记》和《红楼梦》在主题上是相通的,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部小说(易中天的观点)。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龙泉寺住持学诚法师的事件。学诚从小出家,二十多岁便成为主持,四十多岁当上佛教协会会长,一帆风顺。但这样的人生经历如何可能悟道呢?最终,他被欲望驱使,陷入邪门外道,迷恋西藏密宗的双修方法,与门下女弟子发生纠缠。最后有人告他性侵,身败名裂。但我认为,对学诚来说,身败名裂未必是坏事,这可能是他真正悟道的契机。如果他能抓住这个契机,专心修行,也许有机会觉悟。因此,我一直认为悟道通常需要半路出家,就像佛陀一样,首先要经历纷扰的世界,然后体验尘世的生老病死,享受过极致的快乐,再经历极致的痛苦,才能悟道。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的经历较为符合这一点,就是甄士隐。如果脂本的《红楼梦》完整,那么主人公贾宝玉也将经历这样的过程来悟道。可惜的是,作者的水平与曹差距太大,把主人公写成了一个因失恋而出家的中二少年。从出家到悟道,路程还很遥远。一个作家让笔下的人物出家很容易,但让他们悟道却很难。在《红楼梦》中,妙玉的结局是被盗贼掳走,成为压寨夫人。这反而成为她悟道的契机,就像禅宗公案中师傅敲打小学生头上的那根棍子一样。如果她能活下来,就有可能悟道;反过来说,如果她能悟道,就可能活下来。我觉得按照曹公的本意,应该是想最终让妙玉悟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