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文学的根基在北方。可是,大作家沈从文不就写出了《边城》这样充满南方风情的作品吗?
还有现在手里的这本《非亲非故》,也是以岭南生活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集。其实,文学不分南方、北方,打动人的文字就是好文学。
不要被《非亲非故》的封面迷惑到,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是一本带着一点点怪诞味道的“偏现实感”文学小说。全书共有8篇文章,篇幅不长,读起来虽没有太大的震撼,但是回味无穷。
作者索耳是湛江人,“90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在北京编过杂志,做过媒体,后来到广州工作,这也算回到故乡吧。
索耳曾出版过长篇小说处女作《伐木之夜》,在文坛引起轰动,获香港青年文学奖、泼先生奖、“《钟山》之星”文学奖、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提名。
《非亲非故》是索耳的中短篇小说处女作,他尝试用全新的视角和写作手法书写时代与自我。
前段时间看过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全篇没有一个分段,一气呵成地把文字倾倒出来。《非亲非故》也采用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没有分段,只有一条路跑到黑的文字,从开始直至终结,逼得你必须一次性看完一个故事,否则放下书再难找到入口。
“90后”的年轻人不同凡响,“90后”的作者亦是如此。
《非亲非故》是书中一个作品的名字,写“我”与家族人相聚的经历。“我”属于这个家族,而“我”与家族中的人存在着巨大的缝隙。“我们都不是彼此最亲近的亲戚”……“当我们在老家时,彼此是陌生人,各自有各自的亲戚,而到了广州,我们各自成了对方的亲戚”。
疏离感在书中弥漫,这是时代的标志吗是“90后”对亲情特有的感觉吗?
读过这本书,我总在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把封面作成这样作者说这是与AI合作的成果。这封面也像书中的故事一样,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比如,《神游》写了母亲讲她曾经到过的某个城市:轮船、拘留所、金门大桥,桥上的悬索、白色的浪,如梦如幻,然而她一生都未曾去过这个地方。
比如,《与铀博士度过周末》,用女记者的眼睛、耳朵和心,去接触去感知一个炼铀博士的离奇经历,听他回忆躲在山里炼铀的父亲和自己入狱前的不羁人生。
比如,《乡村博物馆》,“我”在二十多年前出了车祸,却奇迹般地掌握了一门稀缺语言,成为北京专家研究的对象,从此走出穷乡僻壤,逃离了种山姜和青椒的命运。
还有《皮套演员之死》《细叔鱿鱼辉》《猎杀》等多篇故事,看似平淡无奇,却又与众不同。这些人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然而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打下时代的烙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写故事、读故事的方式。“80后”的作家班宇、郑执他们在书写东北往事;而南方的故事呢,我想就应该由索耳这样的南方作家来解读。
曾经逃离故乡,如今回到家园,故乡的山水才是最好的创作之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