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潦草翻阅时最让我望而生畏的几页,如果忽略冗长的脚注,内容其实平平无奇。我好奇作者选择如此排版的理由。
这几页之前,小队探索黑暗世界第一次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危机,不仅团队的信任崩塌,队员的性命都受到了威胁。就在这时,作者转而去讨论纪录片与虚构电影的区别。故事情节悬停在洞穴深处。
这几页的排版不仅有点故弄玄虚。
中间的方框里的文字,在翻动页面之后,相同的文字内容以镜像呈现,就好像纸张变成了一扇透明的窗子。这仿佛黑暗世界中无穷无尽的长廊,以诡异的、私人化的(每个人经历的长廊都不同)方式彼此联通。除此之外,书页的上下左右都以不同字体、向着不同方向爬行着长长的脚注。
当读者翻动书页,她在内容上缓慢地前进,就像在一片名为未知的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因为脚注把正文内容挤得几乎所剩无几,读者前进的速度变得缓慢,迟疑;不仅如此,她在前进过程中,时而倒退,时而受到岔路(在页面其他位置出没的乱七她的脚注)诱惑,如果她选择阅读脚注中的故事,她就迷失在另一条黑暗长廊中,当她终于醒悟过来,想回到故事的主线,不免又要大费周章。
我不禁猜测,作者在谜中谜之外,又罩上了一层谜语。核心的谜,也就是读者在故事开端初所相信的事实,即一个老人在房子里留下的令人生畏的文字,而“我”继承了这些文字。随着叙述重心转移到对影片的描述上,这个谜变得透明,好像被遗忘,好像不复存在,只在一些脚注里偶尔显露身影。我们开始期待影片所记录的故事,开始只关注谜中之谜。作者渴望施展的魔法,就是在这两个谜团之外,又建立一个迷宫,将读者圈在迷宫之内,就像Navidson在他的黑暗洞穴中,就像“我”在Zampano的文字迷宫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