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放在笔记里,感觉还是发在书评这里更合适)
我对短篇故事一直是有一种迷惑的。
短篇小说因篇幅所限,往往会给读者造成没头没尾的感觉。我私人觉得,短篇要么给我带来一种新鲜的审美享受,要么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议题;我暂时还想象不到阅读短篇还会有什么超出以上两者的体验。故而,如果两者都不满足,我便会觉得寡淡无味。
所以,我对那些两者均不满足的短篇充满疑惑,不了解为什么作者一定要采用如此困难的制式。
《大内藏内助的一天》用18页的篇幅同时满足了我的两项期待,我意外且惊喜,也是目前整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篇。
--〉哲思
先说说这个小短篇的哲思。
在主子被陷害而死后,大石藏内助装作玩世不恭麻痹敌人,最终为主子报仇。短篇故事《大石藏内助的一天》便开篇于他报仇雪恨后,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道义的满足。
一切以与他的道德要求近乎一致的形式完成了。他体味了事业成功的满足,也同时体味了道德实现的满足。无论从复仇的目的,还是复仇的手段上看,那般滿足都设有丝毫良心的悦疚或阴醫。对他而言,显然没有比这更大的滿足了。
所以,在开篇主人公心里是对正义的确定感。这种确定感带来了极大的满足,一切看起来都无比圆满。然而,随着和同事们的讨论,3个情况的出现,彻底打乱了他的内心。
情况一:草民的“效仿”
因为大石藏内助这件事情,民间出现了很多效仿行为,各种混乱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当他对这种后续效应感到慌乱无措时,他的同事们却都表示全盘认可。
情况二:同事的批判
当初拟为主子复仇的人中有一些临阵退缩者,他的同事们对退缩者恨之入骨,而他却能体谅退缩者的身不由己。
情况三:行为的误读
在他装作玩世不恭麻痹敌人的期间,他其实曾有一段时间心灰意冷,他的同事们将其放浪形骸误读为一种忠义的手段,从而更加顶礼膜拜。
巨大的社会事件引发的混乱后果,应该归罪于他吗他们成功者应该对失败者(退缩者)赶尽杀绝吗他该如何面对滔天荣誉加冕后自身的神化他那问心无愧的正义,在巨大的混乱面前似乎变得不再重要,而他本人是什么样的人,也根本不再重要。这种无力感和孤独感,被一个身在顶峰的人品尝到。在这一天里,大石藏内助从对正义感绝对确认开始逐渐滑落。
--〉美学
这个小短篇的氛围描写真的太妙了,想称之为“老梅美学”。不详细解读了,因为写出来有点像高中阅读理解;),其实大家都看得懂。
晴日的阳光照耀在关闭的障子门上。那棵嵯峨老梅,树影里领受了几间屋室的光亮,从右到左,鲜明似画地映射在障子门上...寄居于细川家中的大石内藏助良雄,端然盘坐于障子门之后,正在专心地阅读。
他将双手静静地罩在火盆上。火盆上面是一层铁网,看得见盆底美丽的炭火,将炭灰照耀得微微泛红。内藏助感受着火盆的温暖,心中充满了无虑之情,好像去年腊月十五的那般满足。
日色渐淡,树丛中的竹叶阴影,宛若率先展开了黄昏的幕帐。障子门之中,人们仍在津津有味地说话。他听着听着,一种莫名的哀愁渐渐包围了他。他闻见了寒梅的馨香,同时感受到一种冷彻心底的孤寂。这种莫名的孤寂来自何处呢
开篇的一棵安静的老梅树影是大石藏内助最开始安定心情的具象,而这颗树在结尾已经变成了寒梅。
太喜欢这一篇了,审美和哲思的双重享受,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