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写文章或者查阅资料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以前收集过相关内容,用的时候就是找不到;想做一个社会调研,以前有过类似的调研报告,不知如何整合在一起······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平时收集的资料只是安静地存储在电脑里、U盘里,收藏就代表拥有。只有把相关的档案资料用起来,为我们创造有益的内容,它们的存在才有价值。
但如何把收藏的杂乱无序的知识串联起来,把相关的内容存储在一起,“牵一发动全身”,用的时候只需要搜索关键词就能导出相关全部内容,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智慧外脑》这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教你如何打造知识管理系统的书籍。
《智慧外脑》的作者释若,出版过畅销书《写作公式》,发表过上百篇书评。在书中,释若从资料收集、获取,到内容整合、关联,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查阅多方资料,用详细的例子教会打造个人专属知识系统。
一、知识管理系统三个核心理念
《智慧外脑》作者释若认为,数字化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最典型的特征是要把知识标签化,树立用知识管理知识的理念,清楚“数据→信息→知识→认知→智慧”的知识管理逻辑,以“连接”为中心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建立知识连接是过程,最重要的是能进行运用。
释若老师介绍了知识网格化管理的3个核心要素:知识净荷(知识点)、元知识(标签)、连接线(互联逻辑)。
知识净荷是指独立表达意思的数据信息,即组成知识网格系统的最小单元。知识净荷获取很简单,形式也多样,比如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张图片等,都可以是知识净荷。
元知识(标签),即管理知识的标签。“元”可以理解为原始、基本,元知识即所有知识净荷的总管家,是一种管理知识的知识。不同于知识净荷的零散,元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成规模。《智慧外脑》提到,元知识主要由元知识标签、知识来源、知识摘要(若知识网格内容很短则可以省略)、知识应用提示等组成。元知识标签是创建知识结构、提供知识网格连接接口的重要元素。
连接线(互联逻辑)。我们上学时有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等不同科目,每个科目可以是一个元知识体系。但每个学科之前又有交叉,物理运算需要数学,化学变化又包含物理变化,把各个科目连接起来的就是“连接线”。通过连接线,把不同的元知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强大、完善的知识系统。
二、两种方式提高创造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普及,人们在看视频或者文章几乎都是走马观花式。大部分的内容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为了让自己创作的作品优秀一点、有价值一点,《智慧外脑》的作者释若总结了两种创作方式。
释若老师先介绍两种思维模式:
海绵式思维是从外部获取大量信息,来者不拒;
淘金式思维是对信息进行提炼,去伪存真,保留有用部分。
从两种思维模式,释若老师总结出两种创作方式:
第一种是利用海绵式思维获取信息。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首先得脑海中有素材、有资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如果脑中空空,也无从下笔。利用海绵式思维广泛收集信息,为创作做准备;
第二种是利用淘金式思维对信息进行再筛选,选出价值高、符合创作要求的知识点,融入作者的个人独特见解,然后形成有特色、高质量的作品。
作者提到,运用海绵式思维获取信息,强调获取知识的数量而非质量,要摒弃怀疑,以相信原作者的心态全盘接受其提供的信息。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大脑的思考负担,节省对信息进行甄别的时间。
淘金式思维获取信息,必须树立批判性思维,保持去伪存真、去糟粕而留精华的心态,对知识信息进行深入理解消化,然后再考虑是否将其纳为创作素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活到老学到老。个人的知识体系也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
三、四个操作完善知识系统内知识
《智慧外脑》提到可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