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讲故事是生存所必需的技能之一。《让画面有故事感的色彩与构图》通过展示者提供的视觉画面,研究接受者的视觉心理,并旨在实现深度交流。这本书既适合每个人都能获得收获的普及读物,也适合帮助打开自身艺术表达瓶颈的进阶宝典。
开篇从图像心理学入手,研究不同图像对人的影响,探讨相关问题的根源。通过联想、画面的搭配机制以及客体的共鸣性等要素,对图像进行解剖和拆分,包括主题、画幅、走向、框景、线条、形状、色值、色彩、样式、剪影、纹理、光、深度、边缘和运动等要素,逐一阐释。后面的几章分别深入分析和讲解了以上几个重要环节,旨在让受众能活学活用。
一切都由线条构成,但线条常常隐藏在形状之后。因此,我们需要将线条重新置于突出地位,通过结构、走向、排布、性质、调和与反差、律动等要素,研究它们不同的表达方式对观者产生的不同情绪反应。只有学好这种区分和控制,才能更精确地表现。
形状继续切分,比线条更接近立体。当我们排除更多的视觉干扰因素,只研究客体本身,试图确认其可读性并加强视觉趣味性,以及进一步塑造情感。色值在黑白的基础上赋予物体更加灿烂的形象,通过不同的亮度、暗度和灰度的铺陈,突出画面中的焦点,并根据不同色值的比例营造更多情绪效果。
色彩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从最基础的色相构成开始认知,并理解不同的饱和度和明度对于构成一个画面的重要特质。正如书中所说,不同种类的色彩对我们的精神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想对目标施加影响,色彩则是有效的手段。此外,光线的不同布置产生的亮处和阴影共同塑造一个客体的存在。
最后一章强调实用性,引入摄影机模式,利用更深度的影像创作构图和分镜原理来提高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调动感,以产生更强烈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并左右观者的情绪。虽然这本大开本的书很快就能翻完,但要理解这些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