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非常好读的人类学民族志。前几天在北京线下见到了作者,文字和其人一样温柔真诚又充满关怀。
基隆码头工人的生活境况及前后变化,正映照着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下,每一个被接入又被“挂掉”的市场、社会与个人。这一代人的集体失落,终会在不同时区上演。勾连起的地方社会形态(如此处工人与家庭,与食肆,与茶店仔及红灯区的联系)也将被颠覆翻转。
除了细腻的故事之外,最后一章的理论阐释也写得非常精彩。对全球政经体系的影响进行探究之外,还分析了地方主体能动性的缺位以及文化对工人困局的影响(如对男子气概的要求以及对劳工图景书写的他者化)。
仍有待完善之处是,除了对具体工人个体故事的描绘之外,还可以更多地展示个体能动性的表现。我非常好奇,在被上述浪潮裹挟并成为“受害者”之外,工人们自身是否展现了不同的应对形式。是否有一些异质性的力量在集体失落之前已经做好了更多的准备,或者在7080年代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过程中,是否有人已经开始应对变局。
除了归因于全球化、地方政策和文化情境,每个人面对潮水时表现出了怎样的差异,是否都只能像被冲走的沙砾一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