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知识管理软件,打开手机,你是否和我一样下载了各种知识管理软件?我的手机里有印象笔记、石墨文档、有道云笔记等各种软件。存了不少素材,读了不少书,也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可是每次要写一篇文章时,依旧无从下笔。
当收到释若老师的新书《智慧外脑:成为一个善思、会学、能写的人》,清新的绿色封面,封面上大脑图星星点点的仿佛看到了从大脑中延伸出了智慧的网。释若老师是“公式写作”和“知识网格化管理”发起人,是一个有情怀的写作教练,帮助大量书友开启读书变现之路。《智慧外脑》一书为个体在数字化时代做好知识管理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掌控知识管理底层逻辑,让软件适配成长思维,培养读者成为一个善思、会学、能写的人。
接下来我从3个方面分享本书给我感受最深的点。
1.知识管理让碎片化的知识有序
“碎片化的知识越存越多,无序的存储使得知识无法正常调取使用,一种鸡肋般的存在,删之可惜,留之无用,整理又无从下手。”
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在阅读中看到好的金句、好的图片、好的文章。顺手保存好的图片,收藏好的文章,复制好的金句到我们的笔记里。可是这些知识越存越多,没有顺序,没有标签,想要用时也不知从哪找起,日子久了,占用空间,想要整理却无从下手。生活中我就是一个收集却又没有管理好这些知识的人,曾经有一只手机里存了2万多张的图片。其中有些图片是重复的,因为自己没有把图片归类,所以找的时候找不到,然后又重新保存。看到好的文章和资料我也会收藏在微信收藏夹,有些当时没有认真看完就收藏起来,事后也没有再看。直到有一天手机坏了,手机里存的图片再也打不开了,里面也有两三年来存的生活的照片也随之消失了,很可惜可是又无可奈何。
我们都希望把个人知识有序的管理好,那就从存储有序开始做起,一起阅读《智慧外脑》,让知识有序存储。书中作者释若老师建议瞄准主题调度知识,分别用6个关键词帮助读者深入分析以成长为主线去高效学习。第一,“你是谁”是一个角色定位问题,我们在做个人品牌时要先给自己定位。第二,“你的作品是什么”是一种结果思维,如果不能创造自己的作品,任何学习行动都是无效的。比如我们读了一本书,输入后也要输出,通过写读书笔记、书评、视觉笔记来输出作品。第三,“你的作品目标是什么”是一种成果思维,拥有自己的作品是一个结果,而明确作品的目标是向成果要结果。我们在自媒体平台发布文章、短视频是展示了结果,有成果才能让我们更有动力。第四,“你要展示什么”是一个价值定位问题,要把知识产品化,挖掘出产品特点,为他人提供价值。第五,“你得干点什么”是一种持续行动的品质,完成创作需要结合自己的定位梳理自己的现状去行动。第六,“你的特色是什么”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我们输出的作品必须和账号定位相关。
2.培养知识甄别能力
“获取知识的成本越低,越会提升学习的门槛。如果对信息没有足够的甄别能力,我们会被碎片化的知识包裹。”
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很容易,看起来获取知识的成本不高,学习的门槛却提升了。如果没有甑别信息的能力,碎片化的知识会包裹我们。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各种知识只要通过搜索就可以找到,表面上看起来我们获取知识的成本低了,可是要深度学习一个知识,学习的门槛却提高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个组合中,能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只占约20%,其他80%都是次要的。同理,我们在学习时也是这个原理,我们要选择那些能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选择的意识,有选择的获取知识。
写在最后:
“知识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其结构与组网形态会随着个人成长计划和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一定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以少即是多的态度,通过长期积累,让知识网络像树一样长大。”
在不确定的时代,需要我们有管理知识的能力,让知识为我们复用需要一套系统。释若老师的这本《智慧外脑》知识网格化管理值得各类知识管理人员阅读,帮助我们洞见知识的价值,成为一个善思、会学、能写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