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持续内卷竞争上游的时代,舒国治是跳脱出来的不寻常之人。他坦诚自己算是很散漫、很懒惰、很不打扫自我周遭的一种姑且得取自由者。更抓人眼球的是,他大半生没在工作岗位上,东跑西荡,像都在路上。在别人看来,如同旅行。他倒不是原则上的不想上班,是不想在那个时候上班,在那个还没搞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去上班。他爱着爱他的自由、随性,想要一起床就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诚然,工作于部分社会人而言,是谋生,是用自身硬件软件能力换取所需的交换,还不是热爱,不是自然而然的向心而为。舒国治就这么步入旅行或写作什么的。
也许在读者看来,舒国治的文字透露出一丝丝老派。他喜欢的不是喧闹城市,而是柳暗花明后偶遇的山门。他爱的是京都的气氛,并不想谈论今昔之异。“日本京都最动人的,是山门,尤其在不经意中见之。街巷细碎,东弯西折,随时遇见;门外驻足便好,总能想象其内之无穷。”
同名短篇《理想的下午》像是某种句式扩写。然而,没有如舒国治同样的闲散心志,大概不能写出这样沁人心脾的文字。现代人无法全身心放松下来,任由自己的心飞扬,又悄悄放置在微小的景物上。一个讯息,一项内心记挂的事情,都能让原本尚未完全平静下来的心又再起波澜。“一个世故丰蕴的城市,它的下午定然呈现此一刻或彼一刻悠然怡悦的气氛,即使它原本充塞着急急忙忙的工作者与匆匆促促的车阵。”
结合后面的《咖啡馆的掌柜》,读者们或许更能感受舒国治的透彻通达。开咖啡馆的都是些什么人可能得稍微放下短时间就能盈利回本念头的人吧。这无关生意,而是长久热爱,以及与默契客人的心意相通。“这些掌柜,有一个共通性,皆很在小事物上显出极当一回事的那种性格。”我也时常在不同的咖啡馆看书写评。在沉浸阅读和码字的间隙,会看到店里的陈设还有氛围感。作者舒国治当然亦深谙此道:每个常客,亦有他最投缘的一两家咖啡馆。有的喜欢某店的安静,适于他看书写稿。有的喜欢某店的设计,适于他眼界一新,身处好桌好椅好窗好墙之间,心中一快。亦有喜欢某店的音乐,喜欢某店的自由凌乱、众家儿郎俱得再次放情胡坐彻夜不归之类。无论何种原因,极大成分都要归功于那店的掌柜。店铺设计透露掌柜的内心,还有他愿意接纳怎样同好的客人。
其实,我最喜欢书中聊到关于独处与群聚的部分。人的际遇很神奇又微妙。生性热闹的人,最终却多年来一人独食。写作并非早年专志所愿,而是不得已,将苦闷孤寂抒发于文字中。他愿意写作友人跟他讲述的远游轶事有趣见闻。他感慨自己命不甚好,难以兼得群居热闹与围桌快乐。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塞翁失马,使得他辟出一片写作的志趣与天地人生不必太匆匆。前路未必笔直,亦能在九转八弯后,偶得曲径通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