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科技将书籍印刷的制作成本降低到普通人也可以轻易承受的程度之前,书籍制作工艺复杂、又承载着珍贵的知识经验,原本是富贵人家才会拥有的“贵重物品”。
当这样的“贵重物品”需要外借或赠与他人时,东方与西方不约而同地发展出了标记书籍所属主人的方法——藏书章和藏书票。
然而与藏书票不同的是,印章文化在中华文明悠远而漫长的岁月中得以慢慢积淀,酝酿出了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自成一体又密不可分的瑰丽旁枝。
藏书印对于文人们来说有着更加意味着“传承”的象征意义,这使得他们在选印钤印时,就会对“看到此印的人将有怎样的感受”有所期待,也使得这份期待历经千载传递到了我们面前时,余温尚在。
用什么材质的印章、篆刻出怎样的内容、印在书籍何处,对不同时期、不同品味、甚至不同心境的文人来说,都大有讲究。
而几千年后的我们,也正因此得以从那一方方朱白交错之间,窥见一代代文人墨客悲欢喜乐之下的悠长余韵。
即使藏书印在众多印章种类中存在感并不高,在一部部书籍中也总是隐匿于不显眼的角落,但正所谓诗书画印不分家,在这片方圆之间所展现出来的藏书印文化,既有诗之雅韵、书之沉静,也有画之美致、印之恒久。
沈从先(明朝著名篆刻家)在《印谈》中称:“不着声色,寂然渊然,不可涯涘,此印章之有禅理者也;形欲飞动,色若照耀,忽龙忽蛇,望之可掬,即之无物,此印章之有鬼神者世;尝之无味,至味出焉,听之无音,元音存焉,此印章之有诗者也。”
在国潮风悄然复苏的当下,国人骨子里对于印章的喜好也逐渐苏醒。在许多国风爱好者都走上了传承发展传统篆刻艺术技法之路的同时,也有人将古老的印章文化与二次元、旅游打卡等等现代文化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即使在如今书籍的价格早已降低到普通人都可以轻松接受,为家中藏书盖上自己专属的印记这一举动,仍然有着中式浪漫的特殊意味。而当我们仿照古人制出形制内容、典故出处相似的藏书印,无形中也成为了中式哲学中传承的一环。
这本书以时间线为轴,以朝代作为划分,图文并茂地呈现了自唐五代起始至近现代藏书印现状的发展脉络,对历朝历代的著名文人、书斋、印面和背后的故事都做出了流畅通俗的讲解,笔触灵动丰满,非常适合对藏书史、鉴藏史、印章史感兴趣的人作为入门书籍阅读。
我前年开始自学篆刻一年有余,深感篆刻艺术之奇妙精深,收藏这本书主要是为了临摹里面收录的众多高清精美印面,没想到文字内容也非常好读,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读起来有漫步千年藏书文化史之感,实在是意外之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