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类的文章我看的很少。很多年前翻过刘墉至女儿的信,感觉就是做人的大道理给你讲一讲。前阵子看了老潘的家书,比较琐碎,但介绍了当时一个美国人看到中国的各种cultureshock。有意思,但深度不足。向来是提不起劲看家书的,总觉得应该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咱又不是当事人,大概看的很没劲。
傅雷家书倒是让我见识了,别人家的家书是如何的。家书是碎嘴与否,全看个人的素质与修养。
论“情节”,一度让我觉得好看到停不下来。
触动我的地方
一)关于父母的爱
曾几何时我发现不管我做什么,我妈都会挑出毛病来说我一顿。年少的时候你说,那是我应该听的。我已经二十好几块三十了,你还这么说就有点不恰当了吧从生活习惯,到衣着打扮,到待人接物的谈吐,到知识品味。读MBA的时候我已经29岁了,她还是要叮嘱我好好学习。(高中到本科的时候我学习都很差……也给了她心理阴影了大概)她还是在探讨我学习不好的原因。总是受到批评,让我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相比之下,我看我先生的家庭,公公婆婆都是夸夸达人。儿子不管做什么决定做什么事情,他们都是拍手鼓励,都是好。夸奖他人这件事,大概是我先天不足吧,中国人感觉普遍也不去特别夸奖别人。
当我读到傅雷写给儿子说”我希望做你忠诚的镜子“,我突然很感慨。在那一瞬间理解了母亲。她也不过是想做一面镜子,永远告诉我我做的不足的地方。反思自己,我的不愿意听,也不过是放不下自我良好,放不下面子,不虚心,有点自大的心理。而这个世界上,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能诚实对自己的,更是难求中的难求。试问这世上还有谁愿意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毕竟去指出他人的问题并不受欢迎。可父母愿意去扮演这样的角色,是珍贵的,不可求的。如今三十好几了,突然的醒悟还不算晚。父母的用心良苦,孩子总要很久以后才开窍。
二)艺术修养与家庭教育
我还专门去听了傅聪弹的肖邦的夜曲。的确是好。轻重处理的非常清晰,那个节奏也是无可挑剔。有肖邦的细腻与多愁善感,却不妖不娘,不会让人觉得那是伤春悲秋的自怨自艾。而这些都不是单纯的练琴练出来的,而是要有扎实的艺术修养。
从家书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中那深厚的艺术修养。比方说傅雷一直跟傅聪强调好好学乐理。这么多年了我的修养也没啥长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没有扎实的乐理基础。所谓乐理不是你会不会看五线谱。乐曲的构成,表达的情感,它编排的顺序,甚至作曲家那个时代的哲学,历史,经验,想要表达的情感等等这都是需要学习的。傅雷跟傅聪分享哲学和艺术的文章,教导他要经常写作,要读除了音乐以外的书,从绘画,诗歌,建筑,自然,书法,中外的文学中去汲取营养,成为一个艺术家,这些分享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我本身,不管是绘画还是钢琴,还是书法,都有重要的警示。也体现了傅雷所代表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博学与修养。人家那个饱读诗书是真饱读诗书。相比之下,越发的觉得自己是何等浅薄,什么都不懂。这样的发现永远不晚。也算是读书的收获吧。
从一个侧面也反射了,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其中很多话都非常有哲理,不管是关于待人接物,还是学习态度,都对我自己也是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