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一种人被人称为“第二眼美女”或者“第二眼帅哥”,指的是首次接触并不引人注目,但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入眼。而这本书却恰恰相反:第一次看,很惊艳,因为它有极美的语言,甚至有许多金句。比如“每到夏天,村子像剥了壳的馊粽子,黏糊糊又臭烘烘的,人总忙叨叨的,各路虫豸也总不安生:苍蝇、蚊子、蟋蟀、萤火虫、壁虎、蚂蟥、蚂蚁、蜻蜓、蚂蚱、蜈蚣、毒蛇、蜥蜴、毛毛虫,四面八方冒出来,寻死觅活扎进人堆,加到我们生活里,给我们添乱、生事、生病,等着冬天来收拾。” 再比如“爷爷像一棵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老榕树,上遮天下盖地,里三层外三层,天打雷劈都不怕,怎么会怕小爷爷莫须有的风雪预报总之,爷爷活成一个老埠头,你要改变他是很难的,不像我。我像三月里的桃树,一夜之间变成一幅画、一本诗,花枝招展,灿烂得连自己都认不得。” 这样的描写很多,作者麦家曾获茅盾文学奖,这文笔不是盖的。
但是,合上书之后,发现很多问题,比如逻辑矛盾、人设坍塌,我称之为“第二眼失真”。
先解惑,所谓“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不止这个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来,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放弃的意思。
上校被塑造得非常“伟光正”,同时也面目模糊。一直是“老保长说”、“爸爸说”、“爷爷说”、“林阿姨说”……各种各样的人说,我们都自动默认这些人所说的都是事实,于是,有许多“事实”难以服众。
首先,他连医术都可以自学,甚至还差点当上了副院长,与其说这是战争年代的特殊情况,不如说是作者给他打上的一层失真的主角光环。再者,这么一个有前途的、有医术天赋的人,却被安置成一个卧底的间谍,所有故事的基础都是他当间谍时被敌人在私处刻下的代表耻辱的印记。只能说,尺度太大,格局太小。
关于爷爷对上校的出卖,前面爸爸帮助上校逃跑那晚,爷爷怕我走漏风声,还打了我一巴掌,后面居然就这样把上校出卖了,这里的逻辑难以自圆其说。而且,爷爷明显人设崩溃:明明是他举报的上校,他却故意怀疑老保长,又怀疑自己的儿子。这不是愚蠢,这是邪恶。
可是在“我”的眼里,“我”的笔下,爷爷明明是个明智的老人,“我给他暖脚,他给我暖心”,前后的人设简直太不一致了。
再有就是关于林阿姨,在前线驻地被上校“找”过三次,实际上,事后很多年才知道那个人不是上校。上校却因此被误会,被举报强奸,然后人生轨迹彻底改变。可是,我真的想问问,即便再怎么月黑风高,一次认不准人,怎么能连续三次都没认出和自己在一起的人,这为了制造矛盾连逻辑都不考虑了。对此,我严重怀疑。
诸多的“瑕”难以掩盖“瑜”,这本书把我也看得很矛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