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长安三万里》火了,李白火了,唐朝的诗人们火了。
看过电影的人,大致能够了解李白的一生经历。对于没看过电影的人,其实也可以了解李白的一生。比如可以读一读李长之这本《李白传》。
李白的一生,看似浪漫飘逸,实际上也承载了许多人无法感受到的痛苦和无奈。他借着酒和诗抒发内心的痛苦,消除内心的抑郁。
在《李白传》中,李长之对李白的形象进行考据,认为他是这样的:大眼睛,精神焕发,喜欢穿紫色,佩戴短刀,穿道士服装,带道士的书和草药,他四处游荡,喜欢谈论,给人一种仙人的感觉。
这样的李白形象给人一种仙人的感觉,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然而,李白的人生也经历了许多曲折。
关于李白的童年居住地,五岁以前的情况无法考据,而从五岁到二十几岁,他在四川度过,离开四川后便再也没有回去过。但是他的诗中却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静夜思》。
李白从小接触道教的书籍,所谓“五六岁诵《六甲》”,除了读书,他还学习武术,早早开始写作。在少年时期,他刻苦用功,这样的基础让他能够写出那样纯熟的诗歌。
李白生活的时期是盛唐时期,他原本怀有治国救民的志向,甚至参与过一些政治活动。然而官场对他极力打压。同时,李白内心也矛盾,他想要治理天下,同时又想要成为神仙。他一度对从政的愿望大于神仙梦,但当他进入京城后,对盛唐的政治有了新的认识。
唐明皇表面上重视他,实际上只是利用他。他让李白在宫中写诗,却不让他参与政治。李白也从中看到了盛唐政治的危机,于是选择离开宫廷,继续流浪。
在漫游的过程中,他结识了杜甫、魏万等人,对统治集团的罪恶和统治者的残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持续流浪的原因之一。
经历了天宝之乱,李白参与永王璘事件,他基于爱国思想而参与。然而,由于这次事件,他被关入浔阳狱中,虽然后来被释放,但那时已经57岁了。接下来的一年,他因永王璘事件被流放夜郎。后来的李白看破了一切,憎恶一切,甚至连他以前喜欢的山水也不再满足。“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
晚年的李白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在族叔李阳冰那里病倒。最后写下了《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他的壮志没能实现,想要成仙的愿望也没有实现。他留给世人数首激动人心的诗篇,似乎已成为人人羡慕的李白。
但是,真的有没有李白真的想要过这样的生活呢?似乎不是。
《李白传》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李白,让我们看到了他一生的轨迹。如果你错过了《长安三万里》,那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李白传》。只有穿越到李白的故事中,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飘逸与无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