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张宏杰的《简读中国史》,分上下两部。我觉得第一部还不错,但第二部有点糟糕。不过最近这本书很火,属于人物传记的畅销书。从畅销书的角度来看,符合标准,简述了曾国藩的一生,非常励志的奋斗史,从白丁家族到位极人臣。从专业的传记角度来说,稍微欠佳。与史学大家的作品相比,如蒋廷黻、陈寅恪的作品,本书只能算是“口水文”,不够持久,几年后可能会被其他畅销书替代。我个人的见解会在文末详述。
本书结构清晰,分为4个部分:京官、湘军、总督和晚年。
在京官阶段,曾国藩的祖上几百年没有读书人,父亲考了十几次才中秀才以善终,曾国藩本人也是考了7次才中秀才。他智商不高,但非常刻苦,通过努力获得了功名。成为秀才后,他的仕途比较顺利,一直到京城做官。由于功底浅薄,读书太少,又不是世族大家,所以进京后更加苦读经史,奠定了他的儒家理学思想。最后,他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咸丰皇帝,只能返回湖南。
在湘军阶段,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朝廷命令各地开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曾国藩受命开始创办湘军,这支部队与满军和绿营兵截然不同。曾国藩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制定了人才招揽计划、队伍管理章程和奖惩薪俸体制,开始培养一支精锐部队。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围剿,曾国藩最终平定了叛乱。然而,此时曾国藩拥有了军权,对朝廷构成了相当的威胁,他只能减少军队力量,解散湘军。
在总督阶段,由于功绩显著,曾国藩被擢升为两江总督兼浙江总督。这里的"两江"指的并不是江苏和浙江,而是江苏和江西,明朝时江苏和安徽统称为江南省,所以两江总督实际上控制着江苏、江西和安徽,地理上也相邻。浙江与福建关系良好,所以通常是一个浙闽总督的职位,至今仍然如此。曾国藩后来升任直隶总督,成为总督中的首位。由于在剿捻运动中立下了功勋,他被封为武英殿大学士,也是大学士中的首位。在朝廷中,曾国藩的官衔相当高。
晚年阶段,曾国藩智力一般,身体也不好。从三十多岁开始,他就一直有各种健康问题,晚年病情更加严重。他患有高血压、皮肤病、眼病、肾病、中风等,并且当时医疗条件不发达,六十多岁时就去世了。曾国藩一生的两个最大贡献是平定太平天国叛乱和在晚年发起洋务运动。曾国藩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加上开明的思想,觉得当时的中国朝廷极为腐败,只能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制约西方人。他创办了船厂,创办了翻译书局,派遣了留美学生,并且以诚相待、平等相处对待外国来华人员。曾国藩去世后,军权和政权被转交给他最得力的门生李鸿章。
以上只是以偏概全介绍曾国藩的一生,想要了解更详细内容的话,还是需要直接阅读本书。开头说这本书是“口水文”可能有点言重,但确实不够经典,我有这样的切身感受。
本书在很多地方有归纳总结,详实地总结了曾国藩奋斗向上的一生,以及他留下的品性和思想宝藏。张宏杰的文字水平还可以,但不够精深,更像是一个记事本。我敢大胆推测,如果有与张宏杰有相同经历的学者经过几年的研究,或许也能够写出一本类似的曾国藩传记。我这样说是因为本书只关注事实,缺乏思想。一方面是张宏杰自身思想的缺失,几乎没有在书中体现,另一方面是曾国藩的思想论述太少,他的思想应该做更多的阐述和分享。人物传记不应该只有人和事,还要有思想和情感。而且,本书的内容全都是对曾国藩的赞美,没有任何负面评价。难道曾国藩真的是完美的圣人?这需要我在阅读更多关于曾国藩的资料后再求证。
我突然有些感触,阅读书籍还是要看经典之作,畅销书也许很有趣,但要想精进,还是需要读经典作家的传世之作。然而,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那就是古文。我推荐《古文观止》,它是研究古文的入门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虽然对本书进行了一些批评,但并非一无是处,我对这本书给出的评分还可以。如果从传记的角度来看,可能会稍微失望。但如果从了解曾国藩故事的角度来看,大家不会失望。尽管有一些古文交叉,但大部分都有翻译,阅读起来并不困难。因此,本书是完全合适的,也值得推荐。如果之前已经读过其他关于曾国藩的传记,想要深入研究的话,就不太推荐本书。正如我之前阅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