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以为月亮与星星是一个平面。在很多个被父母催促入眠的童年夜晚,因为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透过窗户遥望夜空,总是难以克制幻想。想象熄灯以后若能把空中那些发光的亮片摘取下来,藏进被窝,那样或许就能偷偷将属于自己游戏的时间延长而不被父母察觉。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童真,以及随着童年远去而一同消逝的想象力,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那或许是夜空给人带来的最原始最本能的一种美的震慑。令人丧失所有的言语。每个人在记忆的最初想必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面对夜空内心情不自禁生起无穷无尽的遥想。夜空的浩瀚与深邃,每个时刻轮番变幻上演的天象,让人不知不觉臣服于这种绮丽与神性。面对天空,人类只能敬畏,也只有敬畏。
只有在童年天真烂漫的阶段,似乎人才能如同一个古代人,出于一种本能去仰望天穹,感应自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入世渐深,除非返璞归真,否则人只会日益迷失于物质世界的丛林,而背离自己的本性天然,且难以察觉。被焦虑扰乱的心智几乎已经无从回忆,被我们逐渐遗忘的夜空,曾经可以给人带来多么悠远而深刻的慰藉。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与天空似乎有着最为紧密与默契的关系。望天,问天,咏天,祭天,对天象神秘的联想与解读衍生了最早的科技与美学。农业,医学,艺术,政治,都基于对天象的观测与推衍展开,人类社会生活被自然所主导,人们习惯遵循并且臣服于这样一种古老的规律,藉由自然传递的讯息生活,并让这种讯息传承千年。天空对于璀璨人类文明的建设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物质文明的繁荣与强大科技力量的介入,稀释了天空原本赐予人类的神秘想象,也弱化了人与天空之间的协作关系。天文知识的普及拉近了人与天空的距离,却同时也揭去了覆于宇宙的神秘面纱,摧毁了属于自然的诗意。驾驭取代了仰望,人对天空失去最原始的敬畏。焦灼而空洞的心灵中几乎再难产生任何遐想可与诞生于古代浪漫绮丽的神话媲美。
《夜空下的世界》书中呈现了各不相同的夜空,200多幅高清摄影所呈现的夜空的深邃,广袤与瑰丽释放强烈代入感,让人仿佛在世界各地的夜空遨游。身临其境而流连忘返。这些来自不同地域呈现不同景象的夜空,按照某种特定的逻辑被组织分类。或许更能让人深入体会夜空的美与神性,某种沉睡的意识仿佛随之被唤醒。而从更为庞大的宇宙尺度来讲,我们面对的其实是同一片天空。
自然野外的夜空,让人内心生起某种怀旧的情绪,那是伴随我们整个童年最为美好熟悉的景象,它与昔日纯澈的心智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紧密相连;夜空下的世界遗产,世界古文明遗迹与夜空遥相呼应,如同正在进行着某种智慧的交谈,让人联想到宇宙的幽邃与神秘。远古时期的祖先总是习惯通过各种仪式,在大地之上创造出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神迹,试图与天穹感应并从中寻获某种启示;而天文学角度的夜空,则让人意识到人类自身的渺小,浩瀚的宇宙有太多人类未解之谜,人类所能掌握的不过其中万一。它催生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探索欲;最后的部分为暗夜的脆弱美,是让人感觉比较遗憾的部分。因为美丽的夜空正在随同城市建设的泛滥扩张而逐渐变得黯淡稀薄。人造光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了自然美的干净纯粹。并让人的内心产生错觉,以为这样的美可以被科学技能所取代。
夜空曾经给予人类精神无穷无尽的滋养。在人与自然关系逐渐疏离,人类精神日益贫瘠苦厄的今日,无论追随自然的星空,亦或精神的星空,人类都有必要回归。而《夜空下的世界》是一种召唤,召唤迷失的人类重新能以明澈的眼睛欣赏夜空,以敏锐的心灵感应夜空,以丰赡的精神敬畏并拥抱夜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