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想望的,无非是试着依我自发的本性去生活。为何如此之难。”
这本书在探索的问题,在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索、在面对的问题。不想再欺骗自我,想要开始追寻,想要从无意识的状态中脱离,但是寻找却是如此之难。变得固执很容易,变得强大却很难;开始所谓的寻找很容易,找到真正能说服自己的归宿却很难。
克罗默恐吓主角,他代表现实世界的逼迫,是物理上的,是物质上的,如此的低劣,却又如此的奏效,最令人伤心的是,自己的精神追求或美好的生活姿态,可以如此轻易地被这些东西摧毁。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强大到足够坦然地面对他而不至于胆怯。
德米安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知识与智慧,他不是一个实体的人,而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就和奋争出壳的鸟一样。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地方的人,对知识、对智慧的追求,会将他们联系到一起,联系到夏娃夫人的宅邸里,这是一种永恒,能从这里找到归属。夏娃夫人,则是生命、爱的象征。父亲的角色恰好缺位,这是耐人寻味的。这样设计的意思是,想要达到高处,首先不能让自己屈从于某一种默认的思想。
恐惧!恐惧!恐惧!但是却同时又止不住地对并无寻找之意的人产生些许鄙夷的情绪。大概已经无法回头。这就是《荒原狼》中哈利望着房东的门时所感到的乡愁吗?亦或者某一天,我也会对无休止的寻找感到厌倦,最终在半路,就已经静静地躺下、睡着,任由我的生命之河流逝。到那时,我又该如何面对自己呢?
我喜欢该隐的比喻。精神强大的、独立的人是为人所惧怕的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黑塞是被尼采影响得很深的。这种对神话故事的解构以及对超人思想、对抗世俗思想的强调是一脉相承的。
“鸟奋争出壳。蛋就是世界。谁若要诞生,就必须毁掉世界。鸟飞向神。神叫阿布拉克萨斯。”
这是一本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我的生活轨道上的书,它完美地契合了我目前的思绪:开始对内心之物的寻找,产生了对一种强大的渴求;渴望为自己的内心立法,渴望为自己找到一种从容与镇定;甚至乃至于所谓的为未来的大事件作准备,也隐隐地相合。
从这本书开始真正地喜欢上黑塞。沉郁的腔调,离群的孤独,傲慢,不停止的思索,以及迷惘。他展示的不是答案,而是一个追寻的过程。
不过从我的视角来看,这本书也并非无可挑剔。或许黑塞有些过于醉心某种神秘主义,相信这是最终的答案。是这样的吗?在我看来,他是被佛教一类的玄学影响得过深了。或许是我的思想有些落伍了,可能我还是和启蒙运动的经典思潮一样,认为这一切都应该是由理性来解决的。即使是不理性,也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来分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