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是对着各种反光材质的自拍,一部分是影子。她的构图与选材完全超越了“自拍”这个词所能涵盖的意义。我们可以从这本摄影集了解到薇薇安·迈尔所处时代的大部分细节。
“反光的物体表面以及玻璃,贯穿于她的全部作品之中,那些框架、门口,还有盒子,呈现出碎片化的世界,她的影子投射到他人的生活之中,也投射到人行道以及陌生人的背影里。通过她的镜头,我们看见投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她,以及那些反射到同一个平面上却在不同角度里的她。”
“人行道上的影子,跨过窗户的影子,压过报纸头条的影子,地面正印到心上的枯叶上的影子·...·这些她从未示之于人的形象,谁是它们真正的守护者呢。”
如果你想记录生活、记录周围的社会,这本影集可以打开我们的思路。我在迅速浏览完整本影集之后,也产生了做类似记录的想法。
这又让我想起五六年前,在一个几分钟的TED演讲中看到了一个贼有意思的企划。演讲者展示了一段看似很混乱的视频。这段视频其实是他用每天拍摄的一秒钟素材拼接而成的,快速晃过的场景在经过时间的堆叠之后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美感,每一秒都是这一天情绪最饱满的那刻。在回看这样一年年、一段段的时光记忆时,想必感慨万千又惊喜满满,虽然是已发生过的事情。
于是,我在思考对比了当时市场上已有的视频软件之后,决定下载抖音实施这个计划,起名“每天一秒钟”。开始拍的时候总是艰难无比,因为我从未有过视频拍摄经验,天知道它比摄影的构图难多少倍。
但既然下定决心,便咬牙坚持了下去,每天拍着无聊透顶的“几秒钟”(因为抖音实在无法制作一秒钟的视频)。也许是抖音对新账户的激励机制,我那拍一片叶子、一个招牌的短视频偶尔也能带来上万个赞。这确实给了我极大的激励,继续硬着头皮寻找思路和素材。
可是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研究生,每日生活中又有多少能拍摄的素材寻觅的过程是痛苦的。但至少让我明白,再不要轻视短视频创作者,他们可是要比文字、图片创作者工作量大得多,学习成本也更高。
但这也许是我自己的习惯和喜好所带来的结果,在练习文字写作和图片拍摄的漫长过程中,我本身每天就会主动观看许多好的文字和图片作品,并且这类作品的教程也相对易读易模仿学习,自然可以随着时间缓缓换来技能的增长。但对于视频来说,我平时并未有观看短视频的习惯,更别说去剖析其制作过程。虽然也浏览过一些视频制作的教程,但各种各样高门槛的制作工具令我望洋兴叹。唯一一个我持续关注的视频制作博主“影视飓风”,也从拿着一台相机在校园里“乱拍”的小男生“忽然”成长为一个几百人公司的管理者,看他的视频只剩“粉丝滤镜”下的外行看热闹。
这样艰难拍摄了半年之后,2020年初的疫情将我们所有人都封印在家里,长达几个月。自然而然的,在诺大校园都拍不出灵感的我,在房间里更不可能雕出创意之花。我本身没打算停止这个计划,只等着解封之后继续抓耳挠腮拍摄。但事实证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如此艰难,而摧毁一个好习惯又是如此简单。解封之后我又将抖音下载回来,但这个计划却怎么也捡不起来,我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每天的“一秒钟”。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账号里躺着的还是2019年的片段。
我当然可以宽慰自己说,这三年动不动就足不出户,没有什么值得拍的内容。但我也知道,正是这样不同寻常的、艰难的三年,才是更加值得拍摄和记录的对象。如果一开始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令自己不要太快遗忘,那么技巧和观赏性可以先放一放,先忠实地记录。
或者说,先做,再谈创作。
“每天一秒钟”的计划似乎是彻底失败了。我想参考薇薇安这本影集,开始一项新的计划,将自己拍进这个社会里。不知这项计划何时会夭折,但我想先开始做着。就像“每天一秒钟”虽然停止了,但2019年那下半年的一部分时光,确实永远留下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