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女性主义的觉醒与未来。应该是今年新出版的,我在三月份的时候听过一遍,这次“两位老人聊的平和幽默,有些时候虽然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不同,但仍然能充分的交流观点,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交流模式。”想起那个时候还在跟一位朋友聊到这一点,为什么观点不同的人不能仅仅是阐述与交流,而不必互相说服甚至争锋相对呢?
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真正能怀抱悲悯与大爱,潜心研究探寻的人,其实是在原生家庭并不缺爱的,并且在人生经历中也有爱的相伴,但他们同时又敏感、尖锐且聪慧,经历过一些坎坷挫折。更能明确解释我这个想法的是从反面来说,如果从小在缺爱甚至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中长大,并在人生经历了太多种种苦难的人,其实很难在成年后潜心探寻人生真理。因为一个人的心智被占去太多就不够用了。我喜欢的女性主义者上野千鹤子、戴锦华、李银河等都是终生有爱相伴,并能潜心探寻真理的人。上野在谈论到她糟糕家庭关系中的父亲时,有一句话让我很动容:“被爱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件很珍贵的礼物”。与此同时还有一句话让我很震撼:“因为一个人曾经爱过别人,所以他的人生也在逝去之后更有价值”。是的,因为他传承了爱的力量。一个被爱过的人才能有力量爱别人。
最近连着看的这两本对谈书中,在聊到日本家庭夫妻之间的博弈关系时,也令我比较震动,就是妻子要花费非常大的气力和长久的时间,才能让丈夫明白一些事情和错误。我不是因为这种关系中男人这个角色的迟钝而震惊(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就是一个人很难改变另一个人),我是震惊于这些妻子的耐力与勇气。如果是我的话是万万不能的,这时候就非常喜欢上野的那句话:唉,我是个比较自私的人。
本书的对谈对象是一位比上野大16岁的88岁老太太,也是一位女性主义者,所以他们的话题都是衰老、养老、死亡、后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放弃,放弃自己的事业,放弃自己的爱好,放弃种种牵挂。因为身体已慢慢走入风烛残年,直到什么都做不了。我便也联想到自己可能也有一天到了不能画画,不能看书的地步,免不了心生悲戚。也能看出来他们的遗憾,同时也有着直面现实的平静。近几年有不少学会告别走入死亡的书,我虽然都没有看过,但坚信衰老与死亡是我们需要修行的课题。还有一个话题也挺让我感动的,就是要不断面对送走一个又一个身边熟识的人。但在弥留之际想要去探望之前,最好是先征求一下对方的意愿,因为不是每个行将枯朽之人都想见到往昔的朋友。真正的爱就是尊重吧。樋口老太太也挺有意思,她也有很多不能原谅之人,并且将他们都编了号,将来到另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