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济学》是一本雄心勃勃的著作,虽然十位学者联手合著,但它试图讨论的命题几乎无法在三十万字的篇幅内完成。在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是为谁写的。这本书有一些门槛,尽管有专栏解释术语和分析案例,但如果没有经过适当训练,是否能够快速理解和吸收,对此我表示怀疑。各章节由不同学者负责,所以阅读起来感知非常不同。
本书的前言和前三章是总体介绍,介绍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行政、财政发生的转变。第四章主要讲述了由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而导致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其中第五章的产业政策中多次提及了竞争中性问题,所以第四章和第五章可以一起阅读。第五、六、七章分别侧重于产业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和金融领域进行了总体概述。接下来的章节主要讲述了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的经济结构转型、共同富裕和文化基因等多种因素。
大国的发展必然面临平衡问题,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地形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各地区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土地作为一种无法移动的生产要素,而资本和劳动力则可以自由流动。然而,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和大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影响,导致劳动力并未实现自由流动。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地区之间GDP差异显著的问题,地区之间的GDP基尼系数和GDP人均基尼系数可以用来分析劳动力是否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自由流动。如果劳动力可以自由选择就业地点,那么劳动力将会流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地区。从而实现地区之间"人均GDP、人均收入和生活质量"大致相等,劳动力流动会趋向稳定,从而实现"在集聚中走向均衡"的状态。而"空间均衡"状态即欠发达地区GDP/(总人口-发达地区人口)与发达地区GDP/发达地区人口达到均等,欠发达地区GDP更强调该地区的资源总量,而发达地区GDP则更强调技术和资本。
以中日美三国为例,三国的地区间GDP基尼系数分别约为0.5、0.5、0.7,可见三个国家都存在经济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的问题。三国的地区间GDP人均基尼系数分别约为0.3、0.1、0.13,由此可见中国人口集聚并没有跟上经济的集聚。这也是《大国大城》中反复讨论的问题,中国的大城市是否真的过于庞大,以至于必须限制人口流入呢?其实未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