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起近代以前的世界史,人们似乎总是谈论亚欧非比较多,而忽略了美洲的几大文明,比如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更神秘的玛雅文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近代以前亚欧非的交流更加广泛,而这几大文明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在近代以前未曾与亚欧非文明产生过关系。
然而到了16世纪欧洲接连发现美洲,美洲文明便处于被征服和被毁灭的一方,对于全球观念的影响也较弱。因而,当人们谈论起过去的历史时,玛雅文明较少被谈起,甚至是被当作一个传说。
然而,“玛雅并不是一个源自神话的诡秘国度,而是一个有着高超智慧的复杂社会,它和其他前工业文明——无论是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日本,还是秘鲁——有着许多相同的特征。”
如果想要找一本能够全面了解玛雅历史的著作,那么这本《玛雅史:失落的世界第五大文明》绝对是首选之作。我甚至觉得都不能用“本”这个两次来形容这本书(两大本,一千多页,实在是太厚了,重量估计得有1.5千克)。由罗伯特·J.沙雷尔与洛·P.特拉克斯勒两位考古学与人类学专业研究者所合著的《玛雅史》一直以来都口碑非常好,所写的内容也涵盖了玛雅历史的方方面面。
按照内容,《玛雅史》大概可以分为七个部分。引言部分是对玛雅文明遗产的概述并且呼吁保护。第一章则是对玛雅文明历史背景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玛雅语言、地理和文化分区、历史划分、自然环境等方面有大致的了解。后记则是回顾了欧洲人与玛雅文明的接触,主要是通过征战这一方式。
第二章与第三章主要是通过考古学的角度来对玛雅文明做出一个提纲挈领的理解。运用考古学的发现,作者指出过去人们观念中“和平的玛雅人”这个迷思是一个错误。之所以有如此看法,是因为人们对自己历史的纷乱感到失望,因而将一个更和平的文明的理想投射到了这个失落的古老文明身上了。作者在此指出,对玛雅历史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从人类学角度了解自己及所有其他民族的过去与现在。”玛雅文明同任何一个文明一样,都遵循着“文明”这一促成社会与文化复杂性的路径。
关于前哥伦布时期的玛雅的历史分期,考古学家将其划分为古印第安人时期、古朴期、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其中前古典期与古典期内部又有着较细的划分。从第四章到第十章则是对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的玛雅历史的详细解说。读历史的时候,人们会对一个文明、一个朝代的衰落感到好奇。有关玛雅文明在前古典期的衰落,学者们对于到底是玛雅文明西部高地人口增多还是中部的伊洛潘戈火山爆发而引起的衰落没有定论。两位作者认为,“贸易路线的改变,农业产量的下降,以及新人口的迁移,这些因素产生的负面因素比伊洛潘戈致命的火山落灰影响范围更广。”
关于玛雅文明还有一个传播比较广的传说,即玛雅文明在古代突然消失了。在《玛雅史》中,两位作者说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古典期终结期的玛雅文明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众多城邦因为种种原因灭亡了,但玛雅文明实际上经历了一场转型。这场转型涉及到玛雅文明的诸多层面,从经济、政治层面乃至到宗教制度,各地区的转型时间也不尽相同。这场转型带来的重组与复兴开启了后古典期,且这种转型后的文明也一直延续到了西班牙征服时期。
第十一章到第十三章主要是对玛雅文明的经济、社会组织、意识形态与宗教的详细讲述。这里令人感兴趣的是,玛雅人在外表方面的装饰。这也是一些影视剧中美洲原住民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玛雅人对身体改造比较痴迷,这一点也让人想到一些朋克和亚文化现象。玛雅人会给婴儿头上夹一对平整的模板,而额头扁平是美的标志之一。其他的还包括:整牙、对视眼、刺青、耳鼻口唇上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