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写西方艺术发展史,往往拿建筑最适合作为主线的艺术形式便是书法。”
作为中国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书法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
小时候,我们对照着字帖练字,期待着老师用红笔把写得好的字圈起来;长大后,我们开始工作,一手隽秀的好字,往往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许。
随着电子化办公的发展,我们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不写字,却不能不懂得欣赏书法。
那么,面对一幅书法作品,我们该如何欣赏呢
北京大学博士后方建勋的最新著作《中国书法通识》,就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欣赏书法的第一步,就是分辨书法的五种书体——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分辨这五种书体,有一句口诀:篆如画,隶如波,草如走,行如行,真如立。
篆如画
在历史课上,我们都学过甲骨文,甲骨文就属于篆书中的大篆。大篆看起来稚气十足,就好像是小朋友画的简笔画,看起来天真烂漫极了。
有大篆,自然就会有小篆。小篆比大篆规整很多,显得整齐又严肃。
隶如波
按辈分来讲,如果说篆书是书法界的爷爷辈,那么,隶书就是父亲辈,是篆书的2.0版本。从篆书里,我们能看到象形文字的影子,但发展到隶书,抽象性就明显增强了。
拿“百”这个字来说,第一笔横叫做“波画”,也是隶书最突出的特征。它的形态一波三折,起笔低,中间稍抬高,之后下压,最后向上挑,波画的美感被彰显到了极致。
草如走
秦朝末年,峻法严刑,公文多且繁冗,字写得急,也就变得潦草起来。古文中的走,其实是奔跑的意思,因此我们说“草如走”,就是说草书看起来就像是在奔跑。
如果你看到一幅作品,视觉冲击力强,写法自由,让人认不出来是什么字,那么,这幅作品大概率就是草书了。
行如行
我们平时写笔记、工作记录,或是签名时,使用的就是行书。行书与楷书最大的区别就是,行书变化灵动,而楷书理性优雅。
行书的作品实在太多,因此同一个字的写法也最为丰富。作品多就意味着佳作也多,我们平时熟知的几幅书法名作,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就都是行书。
真如立
楷书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字体了,它看起来循规蹈矩,充满着法则化和程式化的理性之美。
也正是因为如此,楷书成了辨识度最高的字体,也是公共领域的最常用的字体,不管是皇帝的圣旨、官府的公告,还是印刷的书籍,都在使用楷体。另外,我们今天电脑里的宋体、楷体、魏碑体,也都属于楷书。
让我们共读方建勋的《中国书法通识》,感受中国书法的字体、笔法、性情、风格与底蕴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