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生活焦虑,连读书这一闲活也变得焦虑。我们焦虑于看的不如别人多、不如别人快、不如别人深。读书反而成为一种任务、一种负担。然而,读书也有讲究方法,《吕思勉谈读书治学》能带你找到读书的方法,缓解你的读书焦虑。特别是今天要分享的第五、第六章。
哈喽,我是堇世。共读《吕思勉谈读书治学》的第三天,今天阅读的是五、六、七章:作者的学史之路及如何读中国历史。本篇读书笔记,我归纳成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享:
1、我们该怎么读书才有效果怎么缓解读书焦虑
在第五章中通过先辈之口讲述了《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家书)中一句话:读书如略地,但求其速,勿求其精。点明了我们读书,应不求甚解,不求记得,知其大略即可。不能“要句句看得懂的书,方才能看,肯看,不然就搁起。如此,天下岂复有可读之书若其所涉博,则看此书不能懂的,看到别一部书,自然会懂。”
我们读书以博学,以养性,不是跟别人比多、比快、比深,徐徐图之即可。现今多数人读书,有个不好的习惯——只摘抄,甚至只看别人的摘抄,就觉得书已经读完了。并非摘抄不好,我也摘抄。但不能只摘抄,需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想法。作者对摘抄的评价是:不该不备,既无特见,亦无体例。聚集抄撮,不过做一次高等的抄胥工作。没有自己的感悟想法的摘抄,也无法记住,因为那只是外来知识。作者延伸来讲,学在空间,不在纸上。读书是要知宇宙间的现象,就是书上所说的事情;而书上所说的事情,也要把它转化成为眼前所见的事情。书本的记载,和阅历所得,合同而化,才是真的学问。
2、普通人该怎么读史。
普通人读史,作者认为可以这样按以下的顺序读:1、通过读编年体了解历代的治乱兴衰、变迁趋势,把握历史的大概脉络后,就不会怕零碎而觉得茫无头绪了。2、编年体:《资治通鉴》《续通鉴》《明纪》《明通鉴》《清朝通史》。除此,还有更适合现代人的,看记录片,如《中国通史》。3、后就可以读正史了。但正史太多太杂,非研究人员,除了四史外,其他的可以不读。因为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差不多是后世历史的渊源,成了治史的常识和普通的学问;4、要求我们要将史书上所记载的,和生活的阅历见闻相结合,才能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知识。史学是说明社会之所以然的,即说明现在的社会,为什么成为这个样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