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你有没有遇见一些时刻或状态,在面对特定的情境里,会发生一些周而复始的循环,或者是在面对人生晋升的阶段,突然就会遇见一些事阻隔。比如小A在一些关键的晋升大场面上,会发生一些诸如因为迟到或破坏整个进程的看似很偶然的事件,而导致小A迟迟在某个职位上流连,而不被重用。
又比如小C,一直想着要赚钱,但是每次在所探索的领域有所收益,要到达变现的状态时,就开始拖延行动,一个很容易的事情能被其无限拖延,以至于其最终放下赚钱这个计划,维持自己只是单纯学习的状态。这些例子里的状态,都来源于朱迪·霍(JudyHo)博士所写的《停止自我破坏》中的自我破坏的情境。它像是植入在我们的行为模式和情境里的,面对一些人事物就被触发,让自己出现内耗或自我破坏。
那么基于这种情况,是什么在拖我们后腿呢为什么我们会挡住自己的路呢一起走入其中探索看看。
当我们想要知道是什么在拖我们后腿,需要了解人性里的两个机制,那就是趋利和避害。趋利是我们在面对一些奖励时自然会愈加想要去做,所以这是一种自然的积极反馈。而避害是某些行为会威胁到我们自身。
那么如何躲避危险就是我们自然的生存技能,一般时候我们会出现战斗、逃跑以及冻结三种应对方式。而有些事情我们以为对自己有危害,但其实并没有危害到我们,却在躲避它,那么就会阻碍我们,让我们停滞不前,画地为牢。
这也是当避害倾向胜过趋利倾向的时候,就会发生自我破坏。这些都与趋避冲突相关,也就是说,我们的积极反馈不足以对抗那些为了躲避危险的自然本能时,我们会被自身这种躲避牵连着远离自己的目标,感觉到每次都在牵引偏离自己希望的状态。然而,它真正的是无能为力吗?
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什么触发了自我破坏,有哪些因素让我们产生这种自我破坏呢?书中给出一些判断与自我理清的方式,比如通过给出一些具体的情境描述,看自己是否符合,而这些描述对应着不同的因素。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符合的情境描述的数量,知晓引起自我破坏的是属于自我概念薄弱、易动摇还是内在观念的问题,亦或是对变化以及未知的恐惧还是控制欲过强。
当我们能够消解自我破坏触发的因素,重置我们感受的调节器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会发生变化。其中最让人触动的是通过具体情境去发现触发因素的具体类型。
有一些普遍的触发因素,比如以偏概全、小题大做,亦或是理所应当、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亦或是揣测人心、消极看待问题,或者是归己化。
如果单纯提炼出这些触发因素不令人有感知,那么这样一些情境你是否曾遇到:有人邀请你吃午餐,但是迟到了30分钟,你强压怒火,因为觉得对方不尊重你,显示出对你的漫不关心。
如果你经常有这种状态或模式,那么很可能你有揣测人心的触发因素,想当然地以你所认为的方式看待对方的情境。很容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