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论述渊明及其诗的存在层面时,探讨了陶渊明能够遵循自己宁静的本性、兼收儒道、重视孔曾老庄的思想,并同时坚守真实而坚定的信念,洒脱而又全情投入。在面对饥寒之忧、勤劳耕作、思考日常生活和生死的关切中,通过忧劳可己的努力,陶渊明达到了洒脱自在的境界,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境界。他在“结庐在人境”中“遗世情”,“心远地自偏”,修养心性,顺应天命,以展现自己真实的生命,毫无掩饰地实现“无事自适”、“陶然自乐”的“得此生”。这里,“无事”指的是无欲无求的自在,而“自适”意味着生命的适意与自由。他在超越人世的同时,也充满关怀与乐享人际关系的快乐。可以说他尽一己之性,通万物之情,并与万物融为一体,因此共同经历荣枯与天地合流,顺应中和而自在放任。陶渊明的诗风也独树一帜:散文体、用虚词较多、节奏缓慢、旋律深沉、自然朴素。他的特点在于创造一个综合而和谐、深沉而静谧的整体意境,而不是通过引人注目的短语取胜,因此不适合只摘取单个句子来理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