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斯蒂芬·茨威格,一位真正了解女性的文学大师。
如果你已经读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那你还差一本恐惧。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我建议你先看看这本《恐惧》。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被称为“灵魂捕手”,身为一个男性,他对女性心理的把握可以说是到了精细微小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看完我直接一个头皮发麻,就感觉身后嗖嗖冒凉气。
与茨威格同为奥地利人的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整个的理论架构都建立在对人类潜意识的深度分析之上,而茨威格的这本《恐惧》可以说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文学化体现。
书:《恐惧》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恐惧》写于茨威格45岁的时候,这个年龄一般来说是作家的创作高峰,他的精力尚且旺盛,他的文笔也脱离了稚嫩,他的社会阅历恰到好处,既不会过于青涩,也不容易消极懈怠。
《恐惧》是茨威格创作生涯的一部标志性作品,它写出了那个时代典型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精神危机,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伊蕾娜这样的女性,如果没有拿起药瓶自尽,便会被江湖生诊断为歇斯底里症,然后坐在大师弗洛伊德的诊疗室或者课堂上接受大师的精神分析。
那个时代的女性可以说是真正的“局外人”,她们的内心是如此的孤独,这种孤独回应了茨威格本以为轻松在握的一切,一转眼才发现身边都是陌生人,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真心交流的人。
作为花瓶的伊蕾娜被丈夫用优渥的生活包围起来,她不但不需要像劳动妇女那样忙于家务,还可以每天出入各种音乐会、舞会,与同样富有的先生小姐们一起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令她感到窒息、压抑,于是,一场为了婚外情而婚外情的风流韵事发生了。
可是伊蕾娜没想到的是,她同时也成为了某人捕猎的对象,她充满恐惧的生活就此揭开了帷幕。生活中的一切不再令人熟悉,城市、街道、丈夫、孩子、家庭,都逐渐如同哈哈镜里的幻影与她拉开了距离,她才发现,原来她是这么的孤独!这么的无助!
她什么人都不了解,尤其不了解自己的枕边人!她身边的人都靠不住,他们都生活在自己的气泡里,逍遥自在,只有她一个人被凶残的命运追杀,无法呼吸。
在故事的结尾,真凶坦白了自己可怜、又可悲的心声。但是这一切已经不再重要,伊蕾娜永远不会从这种孤独中走出去了。
茨威格对女性心理描写的深度不仅仅来自于他对女性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对人类精神的深度把握,他认为人都是孤独的,尤其在面临死亡、爱情这样重大的命题的时候,我们往往发现自己身处黑暗之中,四周鸦雀无声。
在这样的绝望、孤独之中,他感到绝望和压抑,然而,他又深切地热爱着这个世界。他试图通过女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试图去理解广大当时女性的困境与挣扎,试图寻求人与人之间的链接,试图找到孤独的出口。
1942年,茨威格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的文字是华丽而优美的,充分体现了他敏感、细致的内心和高超、卓越的文学技巧。
他对女性的深度了解让我不得不感叹这个人真的已经走到了女性心理最幽暗、最深处的地方,在离开的时候,留下了一束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