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日本泡沫经济为支点,深入浅出地把建筑师从业者们的辛酸史结合,用一栋刚造好便空置的房屋为引线,勾引读者不停翻阅。
本书也确有其魅力,如果单把它看成是一本推理小说,那将是十分片面的结论。
关于日本独居老人与青濑的一段对话十分触动,老婆婆与遇到的任何一位对她有关心表示者都会琐碎诉说一阵,她独自一人,没有人与她说话。看过一部关于日本独居老人的纪录片,日本政府有意引导这部分独居老人主动放弃生命,那些引导老人主动轻生的工作者们被明确告知,不能与老人对话超过十分钟,要保持疏离,因为只有这样,老人没有倾诉的对象,才会钻进自己内心的牛角尖中,才会更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系统性的杀害,那些工作者们故意把话题引导到老人们怀念的话题上,并把话题戛然而止,老人签署的所谓自愿放弃生命文件完全是虚假的。可仅靠他们自身微薄的工资确实难以继续生存下去,七八十岁了,还要在外打工,因为不打工的话,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没有收入来源,就会变成流浪汉,这些孤寡老人们成为了全社会的负担,面对强大的政治机器,他们是如此无力。新冠疫情中,那些老龄化问题严重国家的政客们竟把死掉多少老人,节约了多少公共支出当做他自己的政绩,多么荒诞,毫无人性!
以下载录的一段内容我个人深受触动:
“陶特老师临走前啊,说了句特别好的话:杰出的工匠打造的精美工艺品,不逊于任何艺术品。你听听,多好啊!他还说啊,品质这东西,哪个国家的都一样。可无论是住宅、家具还是衣服,一说引进欧美货,人们就不加批判,直教人纳闷日本人那出色的感性到哪儿去了。只要是欧美流行的,就使劲儿追捧。无论欧洲还是美国,都造了一大堆比日本低劣的玩意儿,可相当多都涌进了日太。可日本呢,只要有洋味儿,甭管是啥都举双手欢迎。”
“他还说啊,要想不造劣货,必须做到四点:正确选择材料、正确组合材料、正确处理材料、充足的经费。这四点要是做不到,就很难避免劣货。”
“可是啊,光这四点还不够。陶特老师说,没有催生高价值的土壤就没法培育高品质。他说,他见过太多继承了优秀传统的作坊后代,一心想打造完全不同以往的作品,结果含弃了悠久的传统,陷人了极其危险的邪道。听到这儿,吉野大概迷糊了吧,我也差不多……”
“想打造新奇事物的欲望,本身就是跟品质相矛盾的。出色的技术形成了不容中断的长锁链,品质存在于锁链之中,只能接受形状、装饰这种极其细小而且是表面的变化。话虽如此,无论日本还是欧洲,伟大的技术都绝不能只靠原封不动地继承前人。日本能在世界各民族中占据特殊地位……”
小人物、失败者和不知如何归属者们围坐在一起,他们是如何成为作者笔下的人物的呢在我看来,书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人物都可谓普通且普遍,拥有绝对压倒性的普适性,也就拥有了拉近读者距离的魅惑力。开卷就能吸引人的话功力都不一般,而一部好的小说远远不是一个好开篇而已。那么,本书算是好书么我觉得一般,是通俗读物,味道尚可,故事编排得当,把一些日本社会现象融入故事中,有一定的阅读价值,那么它便足矣了。它完成了“不难看”这个许多小说很难逾越的鸿沟。
结局其实在青濑找他前妻全盘托出时就有所预感,不是很惊喜,但话又说回来,本书的风格就不需要惊喜元素,始终是那么平淡却拥有吸引人看下去的魅力,完成了作者的既定目标,是一本可以说所有方面都很妥帖的小说。
我想,平稳写作的作者是出版商们喜闻乐见的,稳定收入,会有话题,始终带来的都是正反馈,简直就是稳定下金蛋的母鸡呀!
就连建筑设计师们加班拼命赶设计的场面,那么热血都像是特意压抑了情感一般,说白话就是没有激情,这是大多数日本小说共有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有一种淡淡的阴霾笼罩在书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