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无所寄,就如身体无所依,万事无所靠。
生活在世间,总需要给自己留一份恬静的田园风光。
《给精神留一条回家的路》是一本精神食粮。它从林语堂和他的后台朋友的相交趣事入手,介绍了林语堂的各类朋友(密友、知己、忘年交、晚年新友……)构建了林语堂有价值又有趣有爱的生活。
随后,作者又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自然规律、生活情趣等各个方面取材,表达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有滋有味。
这本书的作者为王兆胜,对林语堂的文学著作、文化精神和私人生活多有探索,著有《林语堂的文化情怀》、《闲话林语堂》、《林语堂与中外名人》等等。
另外,王兆胜教授也很注重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人性,著有《逍遥的境界》、《天地人心》、《情之一字》等等。
而且他也很关注民生和教育问题,其作品曾多次入选中学教材、中考试题等,是一位中高考热点作家。
林语堂先生生活是一位以笔为枪杆的战士,他与鲁迅先生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同为战士,但是性格却各不相同。
林语堂先生更愿意接受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他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态度。
就如与胡适先生的交往,虽然有一些看法与胡适并不相同,甚至相左,但这并不影响两位的互相欣赏和理解。他们能够成为密友,与其宽阔的胸怀密不可分。
林语堂提拔、关爱年轻人。对于比自己小很多的谢冰莹,能够在其稚嫩的笔触下挖掘其不平凡的精神,无私的帮助她、提拔她,让大家看到她的光芒。
在晚年,林语堂辗转于美国、台湾,朋友有聚有散。
而与他同年出生的钱穆前大半辈子都未能相识,更谈不上朋友。
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在晚年时光,却时常聚在一起谈论文章和学问,两人相交甚欢。
从林语堂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对钱穆的欣赏和褒誉:“宾四先生(钱穆)的学问,不能以训诂、章句、音韵之学等闲视之。唯其是史学家,所以他对中国文化、伦理、哲学及学术之隆替,三致意焉。”
林语堂与人相交,看重别人的学问和人品,与人相处,以诚相待。
……
林语堂先生用一件件小事和大事,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灵魂充盈饱满起来,给自己和他人都提供了一个彼此精神相通的路。
艺术家都是浪漫的,他们都怀有一颗诗心,他们总能从自然规律中看到不一样的人生。
就像作者王兆胜教授说:“天地一年四季,春天是繁华的季节;夏天是挥霍的时光;当树叶变黄、干脆,并纷纷向大地飘落,生命就进入了晚秋;而严寒到来,万物将激情收敛起来,在寒风中瑟瑟抖动,这就是冬天了。”
这也许就是独属他们的浪漫吧。
在自然中读懂生命的意义和循环,并将这些用如此优美动听的旋律表达出来。
就如林语堂感悟自然、生命和天地的时候说:“我喜欢春天,可它过于稚嫩;我喜欢夏天,可它过于骄矜。因而我最喜欢秋天,喜欢它金黄的树叶、圆润的格调和斑驳的色彩。它带着伤感,也带着死亡的预兆。”
他们的眼睛似乎都带着睿智的光芒,带着思考的打量,将我们眼中平凡的日子感悟出生命的色彩。
有时候真的很羡慕民国时期的他们,初心很真诚,保持初心,在困难的岁月中总能抓到一点美好的事物。
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斗争,为自己,也为人民。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