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读这本书,正是因为我自己也是来自西部农村的大学生。我很好奇作者所研究的大学生们是不是和我以及我的同学们有相似之处。
不论有人如何批评作者的抽样方法,这本书都写出了寒门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多种不同状态。而这些状态让我感到似曾相识,因为许多事情就曾经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在评论区中,我也看到了许多读者与我有相似的感受,这说明本研究成功地展现了社会事实。
在本书的案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例如高中阶段不遗余力地学习生活,大学刚入学时在社团和学生会面试时的挫败,以及技不如人的失落等等。我从未忘记这些让我意识到自己与他人差距的琐碎事件,但我的大学生活却从未因此而迷茫。我就读的本科是末流985大学,在社团担任过负责人,完成过两项科研项目,成绩在前10%,保研到南方某985高校攻读研究生期间,在学生会担任重要职务,顺利完成论文并找到了目前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
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我的文化工具箱确实不大,但我在社会适应能力上还不错。在大一的时候,我在选课时凭直觉就选择了成绩好并能保研的路径。我参加社团、比赛和科研,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社交,喜欢尝试不一样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进入大学后,我很快掌握了学校的规则,比如综测加分、社团发展以及搞课题研究的好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家庭背景让我感到劣势,尤其在我的职业规划上表现得比较迟缓,但过去的背景也培养了我坚韧奋斗的品质,让我能够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这和本书中的一些被访者十分相似。
记得本科期间有一个同学得知我来自农村家庭后,她十分惊讶地说她以为我至少来自一个公务员家庭。我哈哈一笑带过,但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她的评价。
读完这本书后,我给正在读高中的妹妹打电话。她刚刚放暑假,在刚刚结束的考试中名次有些下降,对成绩有些不开心。我告诉她:“我看了一本书,里面写了家庭条件好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上大学的发展道路的不同。我们这种家庭条件差一点的,会需要花很多力气适应大学的规则,但没关系,等你上大学了,我就可以告诉你我学到的规则啦。”我心里想,这样看来,我的妹妹就不算是第一代大学生了。
她的回答让我意想不到,她说:“当然要适应,我考上高中的时候也是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的!”听着她的话,我相信她可以在大学过得很好。
现在,我即将进入职场,我也深感自己在职场知识上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的影响,但我相信只要有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很快就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最后,感谢本书的作者,她的研究启发了我的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