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并非耸人听闻。
上周,我们在豆瓣公布了《我,厌男》的出版消息,在试读本都还没有寄出的情况下,短评区多了一些标记“看过”的一星评论。虽然想到过这本书的书名会引发讨论,但我确实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昨天,在预售开启的前一天,它出分了,从评星的分布和评价来看,一星评价基本上都是因为书名。
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并非第一次。2020年8月19日,在它的出版国法国,这部首印只有450册的小书因为书名受到了来自法国性别平等部一位官员的下架威胁。
《我,厌男》这个书名并非我们为了博人眼球而取,它的法语原书名叫Moileshommes,jelesdéteste,翻译过来就是“我讨厌男人”,在其它十几个国家引进出版的封面上,不同的语言诉说着同一句话,表达着同样的意思。
当时发出威胁的官员没有读过这本书,却在给出版商发出的邮件中写道:“很明显”,这本书是“对憎恶的颂歌”。就像每当性别议题讨论出现时,总有人抱怨“厌男”是另一种形式的性别歧视,如果要平等,就应该像“厌女”那样受到谴责。
但只要读过它的人,就会明白书里所写的并非意在挑起性别战争。首先要知道的就是,“厌男”与“厌女”两个词表面上虽然对立,很多时候、很多女性所说的“厌男”,与“厌女”的意义并不相对。
我们的试读本
“厌女”是一种对女性本身的厌恶,是在历史、文化及官方的推波助澜之下形成的,是一种如今已司空见惯的系统性压迫。即使是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会产生厌女情绪,尤其是对自己的厌恶:发育时期被人议论的尴尬,好像加入男生群体就会显得更酷,常年处在身材、容貌焦虑之中,下辈子想当男的因为他们好像活得跟轻松……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让女性有了这样的想法。男性的“厌女”则更为普遍,除非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否则我们必须承认,女性遭受的种种暴力(从语言骚扰到谋杀),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男性所为。
而我们所说的“厌男”,是针对某一些特定的人——那些行使男性权力的人,那些觉得自己天生高人一等、野蛮地躺在特权环境中坐享其成的人。
将二者相提并论,波利娜·阿尔芒热说:“就是在不动声色地恶意掩盖性别压迫的形成机制。”因为前者正是对后者的回应。
目录
这本小书只有短短的104页,不是艰深的学术专著,也不是充斥着怨气和歇斯底里的情绪宣泄,它更像是一部宣言,每一句话都能完美地对应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现实(我们把它做成了小32开平装,非常适合随身携带)。波利娜·阿尔芒热用她热情、理性的语言向全世界告白:厌男,究竟是什么,它的表象背后又是什么。
不仅仅是这些,贯穿全书的关键词除了“厌男”之外,还有“团结”。
“我真正希望的,是女权活动家贝尔·胡克斯口中的女性情谊与政治团结,是让老学究们心神不宁的女性意识转变,是我们彼此间(终于再度)培养起来的同理心,这些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每当我们中有人感到疲惫时,应当有数十只手伸出来把她扶起,将她抚慰,让她重新振作。”
让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周围女性身边。
*不是理论,而是态度
*一本好读、耐读、金句频出的女性主义宣言女性主义实践的有力注脚
*是对男性特权风趣辛辣的讽刺也是对姐妹情谊的直白赞美
当当渠道特供海报+牛皮贴纸
新华文轩图书旗舰店渠道特供纹身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