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可以简要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章是研究者的心路历程。 2. 第二到九章是写得宛如冗长文献综述的实验证据; 3. 第十章一些比较有操作性的建议。
对我来说比较值得看的是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最好玩。从研究者的视角,看到他们接受的学术训练、他们个人经历等力量的推动下逐渐走向现在的成果。也可以看到他们怎么把感兴趣的东西拼凑起来,然后激动地作出了一些大家都懂的道理。哈哈哈哈太好笑了,社科人辛酸的幽默。
第三部分最有用。列明了什么时候应该尝试书写、什么时候不用,具体要写什么主题、用什么频率写、每次写多久、写完可能会有什么感受和效果等。总之,各方面都照顾到了,挺有操作性。但是说到底都是一些通用的原则,我看下来感觉核心是“看自己的感觉”——如果有点效果,不妨继续写点,如果写完难以承受,不妨换点别的工具。判断是否有效的标准可以用书里最后的原话:“……你应该会对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以及所处的客观情况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换句话说,书写应该可以拉开你和创伤事件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改善你对生活的看法。”
如果头尾看完了都觉得不够,想要了解这些原则的来历,可以按需看看中间的二到九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