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有噱头的成分,因为《亡灵书》的大部分篇目来自于埃及新王国时期,也就是三千年前左右,“四千年”是要追溯到中王国以前了。
但是因为我在看这本书的同时,也看了李晓东的《埃及历史铭文举要》,以及其他一些有关埃及文化的书籍和纪录片,因此沉入了对整个埃及历史的漫长遐想之中。
这个文明是幸运的,它的地理条件某些方面来说比古代中国还要优越,尼罗河的泛滥使得人们无需太过辛苦,即可定期耕种和收获。封闭的环境带来安全和稳定,使得人们把“相安无事”、“互帮互助”我看到了中国诸如《尚书》等先秦古籍中追溯的大同之世。正是埃及人的诉说,让我更加相信美好的上古时代的确存在。它并不是什么空泛的妄想,而是建立在实际的历史与自然条件之上。
但是这个文明又是不幸的,封闭虽然带来安全但也带来僵化和愚昧,小农虽然带来安逸但也带来奴役和落后。埃及曾自以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也确实成为了两河、地中海地区的启蒙老师。可是当喜克索斯人、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罗马人先后穿过茫茫沙漠,大军杀到过惯了日复一日平静生活的埃及人面前时,人们才如梦初醒,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然后知道自己不过是地球上平凡的一份子,甚至是很弱小的一个角落。
此时神明无用了,圣牛被屠杀,法老被击败,埃及和巴比伦都渐渐沉入沙漠之中,成为历史的劫灰,被侵略者所同化。尽管这个过程极为漫长,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还是在受尽了一次又一次的蹂躏之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看到他们,就想到我们中国人,想到我们近代所受的劫难。金寿福教授在《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中提到:“埃及人相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埃及人过着一夫一妻三口之家的小生活;第一中间期时天灾引发人祸,盗贼挖掘金字塔,拖出国王的尸体”等等。很多很多细节,都不得不让人想起古典时期,乃至是现代的中国。这个文明和中国太像太像,但又确实有所不同,比如尼罗河绿洲面积较小,能够容纳的文明多样性与规模比中国更小,但总体上来说两个大河文明是极其相似的。因此,怎能不叫人物伤其类!
……
算了,俱往矣,
1。金寿福教授采用的是散文体译法,不如网络上通行的诗体片段有艺术美,但是意思肯定是清晰而完整的。并且这个版本有大量配图,还原古墓壁画和纸草书的原貌,埃及文化爱好者不得不看。
2。《亡灵书》是祭文和葬歌,目的在于使人通过冥界而复活,其思想完全建立在“冥王奥西里斯神话”和“太阳神拉神话”两大故事体系上,其中也混入了赫利奥波利斯祭司集团、孟菲斯普塔神信仰等各个地方的宗教理论。和中国人的“事死如事生”理念类似,古埃及人极其重视在墓室中还原逝者的生前活动场景,但主要是为了让其能够通过冥王审判和太阳轮回而复活。复活的目的地当然是回到人间,但鉴于从没有人真正死而复生,所以埃及人又不得不自圆其说,设想出“芦苇地”等类似天堂的存在,又把人的“巴”(可理解为人的灵体,而不是人的灵魂)看作是飞鸟,认为巴可以在合适的实际飞出墓室,到太阳底下活动,时间到了再回来,保持生命的完整。
3。文中反映出的埃及神话体系比较简单,远不如希腊神话丰富,但有几个要点:(1)“九神会”的形式长期保留,只是有时各个主神的关系与地位会改变,反映的是社会变迁与宗教斗争;(2)希腊神被称作是“神人同形同性”的,但埃及神和人之间的关系远比这复杂。有时神的躯体被称作是黄金做的,可有时神又会中毒,会被淹死,会被大卸八块,头上会长脓包。并且无论是神还是人,都没有摆脱远古“万物有灵论”的影响,即神和人都可以随时转化为无生命的物体,这些物体也可以转化为神。如“荷鲁斯的眼睛”可以作为供死人吃的面包,奥西里斯的脊柱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而当埃及人描述一件事情时,那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