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到“胡安焉”的文字,是在2020年的4.25号上午。这是我查看收藏到豆列而得到的准确时间。我看的正是两天前他发表的《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一文。平凡的文字写实的记录着他真实的感受。我几乎了解到那份工作的全貌。他的文字就像老友一般很好接近。他这个人也仿佛就生活在我身边。让人有想要了解与认识着笔之人的冲动。他的文字透露着他是一个有故事至少是一个有着不少经历的人。
当2022年在豆瓣看见他的书《我在北京送快递》即将出版,我很兴奋但并不惊讶。实打实的从心底里为他感到高兴。当时想着买纸质书支持一下,后面发现微信读书也有上架,便直到今天才磨磨蹭蹭的读完。
看完全书,我对他的认识更多了。也非常感恩他能无私的将自己平凡不值得炫耀的经历用尽量真实客观给到读者。每个人想得到的并不一样,读完后需要点什么自取即可。而我不仅为他不一而足的各种工作经验感到佩服,更赞同他表达的很多观点。即使有些道理在此之前我已经明白,但通过他前后文的表达,让我更加深刻的认可。比如:“就像深海里的鱼都是瞎子,沙漠里的动物都很耐渴一样,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由我所处的环境,而不是由我的所谓本性决定的”,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
又比如他说:“爱不是盲目的,恰恰相反仇恨往往才是盲目的”,我一样认为爱并不盲目,爱是最确切最无功利最忠于本心最纯粹的最自然的。作者提到的盲目仇恨我也深以为然,确实有人会将仇恨盲目的归结在弱者甚至动物身上。
又比如他书中写工作经历中无法避开情感问题而简短的提到与女友相处及分手时的描述,使我对过往分手感受有了新的角度认识,茅塞顿开。我第一次想也许当时他的心理活动原来是这样。我曾将那人反复推开,耗尽他的热情与耐心,在广东与浙江中犹豫不决。他渐渐在我身上得不到认同与成就价值感,只能表示一切都会尊重我。现在我想想,他当时也许跟作者一样,没有勇气主动跟我提分手,或许是怕我会认为他不够有担当。作者写2009年春节,火车开车前的那半天时间。他独自去麦当劳吃了饭,分手带来的解脱也仿佛带来一种卸下重担的感觉,令他突然失去力气,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作者的原话是“说什么万念俱灰未免贻笑大方。但我确切地记得那个下午——或者说那个下午之所以镌刻在我的记忆里,就是因为我当时产生的强烈感受:人来到这世上,并不一定是件幸事。”,我不知道前男友是否也在解脱之后有种这种虚空感。因为和平分手我与他一直并未失去联系,但在后面他每次主动联系中,每每都在向我证明点什么。我后知后觉的为此感到愧疚。那个时候不够用心的爱与珍惜被爱。而我在与他分别三年之久之后生平第一次有了万念俱灰,大脑空洞无意识,灵魂被抽走,哀莫大于心死的感受,却不再是为了他,而是另一个人。
在书中后记中,令我思考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就如莱辛说的: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可贵。自由的情况也一样,或许它可望而不可即,或许我终生都无法抵达它,但这并不要紧,因为对它的追求比对它的获得更可贵,而且这对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很可贵——它就像理想和信念,是我们生命的支点,而不是内容”。我第一次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工作挣钱不是我生活的全部,那么我生命另外的那部分应该是什么呢是什么在生活的另一面吸引着我,是那些忠于我们自己意愿的,是我们想要做想追求的,这种追求大过于得到,因为生命需要这种支点,这正符合当下虚无主义的我,也许我永远无法抵达跟拥有,但能给我带来信念已经足够可贵了。
我能知道的,作者也许在大理生活着。我像朋友一样遥远的祝福着他,希望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如果没有,那就一直寻找下去吧,寻找又何尝不是一种信念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