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一个不喜阅读的愣头姑娘,直到30岁那年考入体制,不得不独自异地工作,才开始尝试阅读来分解孤独。
长篇大论的著作我看不进去,专业性强的工具书我看不懂,便只看看短小亲近的散文。就像著名作家肖复兴说的,散文里熟悉的物、人、景,容易与自己的经历叠印重合,倍感亲近。
这本《生命是一条流淌的河》是肖复兴儿时的记忆、身边琐事、人生感怀。记忆犹新的《古柏树下》,情有独钟的《明信片》,温情四溢的《喝得很慢的土豆汤》,即使很小的篇幅,都能从天坛写到古罗马,写到巴黎;从路过的姑娘写到哲学家奥古斯丁,写到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他的散文,就像在一片森林中穿梭,有滋养身心的负氧离子,有新奇多趣的古今故事,还有雾气氤氲的神秘意境。
在《自序》中,他更不要贪大求全。(肖复兴就是自己在中学到大学期间,也没读过或读全四大名著。)建议阅读者最早可选短小精悍的散文来读。小,才容易读,才容易消化,才容易变成自己的营养。这样的营养不仅帮助我们写作,更帮助我们成长。
二是抄一点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读书,不抄书,学习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养成抄书的好习惯,然后再延伸到记笔记的好习惯,一辈子都会受益。
三是写短一点儿。孙犁先生写过不起眼的白菜花,并引申写了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文章。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文章,一篇像案头菜花一样的散文。”最初的写作,不要贪大求全,不要总想着大题目,大文章,从如菜花一样的短小的散文入手,无疑是最佳选择。
这三点,我个人感觉很实用,也是我个人正在践行的三点,即使做的没那么全面,但肖复兴老师这样的话语,和这本《生命是一条流淌的河》,会一直激励着我继续阅读,继续书写,继续走下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