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的是傅惟慈的译本。整本书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可以行云流水般一口气读完。序言中说这本书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问题。
曾经读过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但记忆也已经模糊了。印象中毛姆的文风十分犀利,如同一把刀直指人性弱点。而这本书我认为毛姆的文风平和客观,包容性强。斯特克兰德抛弃家庭兀自追梦,毁了帮助他的人的心上人,对于这一系列行为,作者的评价是“这是一个惹人嫌的人,但我还是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不从道德的角度评价,毛姆认可了“反社会”行为的价值。斯特克兰德不顾一切地追寻自己的梦想,这种对画画的欲望倒并不是“枷锁”了——或许真正的热爱可以超越世俗的价值观。毛姆有一种描述,说斯特克兰德是受上帝的指引,有种无形的力量使得他要表达出心中所想。仔细思考或许是这样的,虽然斯特克兰德触犯了世俗的规矩,但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除了画画以外别无所求。于他而言,社会、身边人早已与他远离,只有艺术与他作伴,他成了一座孤岛。
不过我也有疑惑之处,只有这样艺术与人才能融合到一起吗?对和他接触的人来说,是不是太残酷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吗?
书中小人物的塑造也很有趣。比如戴尔克的妻子,我认为她也有一颗艺术家的心。书中描述她有端庄娴静的外表,描写了她在丈夫提出送来斯特克兰德之后的表现。而实际上她喜欢追求冒险,跟随斯特克兰德走了,而最后选择了自杀。在离开戴尔克之后,她是一个有自我的女人,即使同斯特克兰德过的日子非常辛苦,也没有回到戴尔克身边。我们常说这样的女人很傻,为情所困,最终毁了自己。但人可能正是如此,追求到想要的男人之后,在痛苦的日子里她们会后悔还是满足呢?
再比如斯特克兰德的妻子。“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在斯特克兰德起初离开时,她以妻子的柔情表达了自己长久等待的意愿;在知道斯特克兰德是为了画画离开后,她骤然改变了面孔恶毒地咒骂;在过了很久斯特克兰德成名之后,她又不断告诉别人她与斯特克兰德之间有恩爱的关系。这种人的态度会随着外部转变,而他们自己究竟想的是什么呢,他们可能也不知道。
而戴尔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伯乐,为什么他会那么善良呢?戴尔克也有一种执着,欣赏艺术家的执着。
可以看出,毛姆是欣赏这样回归本心的人的。“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故事以“我”为第一人称叙事展开,毛姆写下的这些文字或许正是他心中所想。
我们也会看到一些艺术家私生活不检点,那么我们应该对他们报以什么样的态度?因而一个人总是复杂的,有善有恶,这些从来都不会矛盾。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六便士这种小面额的硬币代表着世俗的鸡虫得失与蝇头小利。世间总是有月亮般的艺术家和六便士般的世俗之人。而哪天或许我们自己也成为了艺术家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