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在。”莱特曼的宇宙三部曲,对我来说,就像在开一系列的盲盒,你不知道会遇见什么,但很多的时候,是惊喜。
这一本《宇宙的无限与虚无》并不是来帮我们回答问题的,反而是让我们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而为之求证的这趟旅途,也就变得十分有意思了。
当然,如果小时候对物理和数学感到头疼的话,希望也可以从这套书中,找到解脱的办法。脱离开一种机械的参考系(试题与分数),而是把我们自身置于其中,才发现,原来一切的源头,早在我们的记忆中,根深蒂固。
书中分三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虚无》、《思想》与《无限》,但很显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们依然有着密切的交集,似乎是脱不开的,换句话说,有“意识”反而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无”中蕴含的能量,却又是无穷的。
大爆炸之前是什么对于t=0这个时刻的前瞻,我们不可能亲历,但也因此,在假说上更难得到共识,随着作者游记一般叙述风格的带领,我们也挣脱了肉体的桎梏,可以遨游在宇宙中,脱离开时间的壳,不停的分解为比原子更小的单元,然后静静的观察着,从宇宙诞生开始。
人是否可以创造新的生命根据遗传学的知识,以及DNA、RNA不断被破解的加持,我们秉承于“生命始终要来源于生命”的执念,最终想走向的,无非就是自我控制,也就是奔向第二章会讨论的那个母题——“永生”。
即使我们无法实现这个诉求,依旧可以享受当下的生活,比如一个男人面对一个女人时,他的所有生理上的反应,都会被我们精确的计算,但我们仍不能判断下一刻他将会做什么,这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特殊的地方吧。而更多的时候,作者也不会把这趟旅程安排的满满,他会在山顶驻足观看夜空,去发散,也会在有回忆的地方停留,感慨时光的印迹。
很多时候我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也会被理论所阐释。但是关于更多的无序,并因此而产生了一些神迹,自然会被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意义,不过能有新的创造性突破,靠的也是对已有现实的一种反思吧!没有什么——不可以。
回到无限中,我们在书的最后又认识了一位几乎什么都知道的人,但是很可惜,人,对于整个宇宙来说,还是太渺小了,渺小到,不如沙漠中的一粒沙子,更有存在感。但反过来说,正因为我们本就不是特别的产物(尽管有思想已然是种优越),带着一点点人生的启示,再回到平常里,最后化为原子,最后归零,也并不算——太悲伤。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