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在20世纪初对于“机械复制”对传统艺术的影响提出了问题。他关注的是,剔除了人为性的机械复制技术给艺术带来了什么以及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还剩下什么。机械复制使得艺术作品失去了个体性上的独特价值。尽管“机械复制”可能带来了一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可以确定的是,主导艺术观念的“创造”概念并未在本雅明的思考中受到挑战。
经典的“创造”概念起源于德国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者特别关注天才和艺术创作的活动。类似康德的主观认识创造了知识的标准,浪漫主义者认为艺术家的天才也创造了艺术的标准。浪漫主义颠覆了艺术的经典摹仿论,类似于康德在认识论中颠覆了古典知识观念。浪漫主义的创造观念解放了艺术作品,使其不再是对自然的单纯模仿,而是根据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的理念创造出来的规则。
浪漫主义也强调艺术家的创造力源自于自然,天才通过创作活动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然而,浪漫主义仍然将人性置于核心位置,因为浪漫主义认为艺术家的创造力虽然根基于自然,但自然已经带有人性的面孔,而不是超越人性的陌生自然。因此,尽管浪漫主义不会将创造力简单归结为个体的、偶然的个人创造力,但它仍然赋予“人为性”核心地位,即艺术创作的依据是自然,但创造的主体是个体,也就是艺术家。
浪漫主义的创造观念,即归功于个别天才艺术家的创造力,没有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挑战。机械复制技术破坏的只是艺术作品形式上的独特性,而作品内容的独特性并未减损。浪漫主义的经典创造观念关注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而非形式,因为作品内容是在创造活动中真正被创造出来的东西,而它本身具有普遍性。一幅仿造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所展现出的达•芬奇的创造力,不比正品减损分毫。
安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