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偶然读过克里希那穆提的些许文集,彼时年纪尚小,只觉讳莫如深。
如今再读《爱与寂寞》,忽有种“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心情,正如克里希纳穆提所言一般:“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
经由此书,无论是面朝自己,还是面向世界,都更进了一步。
因为爱始终纯粹存在。
爱,是一个永恒的议题,每个人都能对此做出动人的诠释。
那么,克里希纳穆提的爱,究竟指向什么?
我曾以为观赏一场盛大的夕阳,在余生中久久的回味,是一种爱的体现。
可克里希纳穆提对我说:“因为最初看到的夕阳的记忆仍然留存着,而你总是和它比较。因此,你再也看不见任何新的事物了。”读到这里,心头为之一颤。
是“思想让快乐永垂不朽”,我奢求的“经验”在此刻却成为了追求“爱”的最大阻碍,而追求爱却又变成了一个阻碍爱的命题。
这让我想到了康德的道德律令,“你要这样行动,永远都把你的人格中的人性以及每个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同时用作目的,而决不只是用作手段。”
那么,爱会是什么?
当思考不再运作时,爱就涌现了出来。
“如果你没有爱——你去做任何想做的事,崇拜所有的神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改革贫穷、从政、著书立说、写诗——你仍然是个死了的人。”
或许爱并非单纯只是我们接触世界的手段,而是需要我们穷极一生去超越自我、抵达忘我的一种可能、一种生命的状态。
我们常问,人存活于世间,如何去爱与被爱呢?而克里希纳穆提却指出,在“想要爱与被爱时,难道不是一种思想和思想的反应吗?”
我不禁反思,这样的问题是否过于功利?我们思考爱是什么,然而爱本身其实并不需要被思考。当你在爱的时候,那自然就是爱了。同样,被爱的人,也从不会怀疑爱的真实性。
或许我们专注于“我“的存在,而爱却是超越于“你——我”的二元对立,“当你爱的时候,没有你也没有我”,更近乎一种“相忘“的状态。
不压抑自己的个性,正视一切的存在,从混乱中寻一处平静的寂寞,而爱将自然流淌心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