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给金庸的14部小说作了次序排列。除了排名最后两名(《鸳鸯刀》排第十三,《白马啸西风》排第十四),《碧血剑》位列第十二。也就是说,在所有金庸长篇小说中,《碧血剑》的排名最靠后。倪匡这样排名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这部小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这些缺陷。《碧血剑》的最大问题,也是其主要问题,就是缺乏明确的主题,因此无法建立起小说的整体框架。故事情节就像一堆散沙,特别是在主角温家离开后一直往北走的过程中,小说变成了一种游戏式通关模式,打完一群敌人,就转战下一个地方,这样换了好几次地点,然后在泰山上遇到了水泊梁山聚义的情节,主角只说了一句话就成为了武林盟主,接着去保定参加了一个与故事无关的寿宴,到了北京之后买了一座豪宅,接着又去沈阳刺杀皇太极但未成功,然后回到北京与五毒教发生冲突,再去了皇宫转了两次,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又去了华山打了一次群架,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另外,还有一些情节需要推敲。比如,主角一上华山就能和闯王的大将李岩结为兄弟,而闯王还在陕西,还没攻到北京;主角带着大批珍宝去给闯王提供军费,但去的是北京而不是陕西,更像是去给崇祯皇帝送礼;在沈阳,主角去了一趟就又回来了,真不知道这个盟主是怎么服众的;到结尾时,大反派玉真子毫无理由地独自从沈阳赶到华山来送死……还有许多类似的情节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倪匡评论说,这部小说出版时改动最大,可想而知在连载时还存在更多问题,它的水平只能与许多二流武侠作家相媲美。许多二流武侠作家为了多得版面费,完全不顾小说本身的结构,一味地拉长情节,结果就变成了这样一种乏味的游戏关卡模式,很无趣。
针对小说缺乏主题的问题,我认为,《碧血剑》完全可以围绕“承志——不能承志”的矛盾主题来构思,整个武林都期待袁承志能继承他父亲袁崇焕的志向,领导武林众侠,共同抵抗清兵,但袁承志却没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最终导致了抗清失败,给整个武林带来了毁灭,以悲剧收场。同时,可以以与崇祯的杀父之仇、与金蛇郎君的情仇等为副线来丰富情节,使整个小说更加紧凑。
然后我们来谈谈小说的优点。在《碧血剑》中,金庸首次采用了让小说中的人物来讲述故事的方式,以展现金蛇郎君的故事。这种创作手法显然是从侦探小说中借鉴过来的,像侦探一样逐层揭示故事的前因后果,这种叙述方式往往能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当然,金庸在运用这种手法时还不够成熟,在讲述金蛇郎君的故事时,只通过温仪和温南杨这两个角色的嘴来讲述,而且是分成两部分,有些呆板。尽管如此,金蛇郎君的故事仍然成为整本小说中写得最好的部分。这种让小说中的人物讲故事的方式在金庸后来的小说创作中越来越成熟,逐渐发展成了多个人物相互交叉、共同讲述一个故事的方式。比如,《雪山飞狐》中苗人凤和胡一刀比武的故事,《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黄药师妻子的死,《天龙八部》中萧锋身世之谜等,都是采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展示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性格,就如同日本电影《罗生门》,不同的人因为立场和性格不同,对故事的诠释各有侧重,甚至可能隐瞒或歪曲事实,给情节带来起伏和波折。
小说中还有一个情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在第十八章中,袁承志躲进长平公主阿九的床上,为了防止被发现,他把金蛇剑放在了他们之间。为什么这一段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因为我最开始读《碧血剑》就是从这一章开始的。当时我还是上初中,读的是一本竖排的分上、中、下三册的版本,下册就是从第十八章开始,然后附有一个《袁崇焕评传》。因为书是我哥借来的,我只读了下册,上中两册来不及看,所以只读到这里,然后就把书归还了。所以,阿九的床上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最近,我才在网上全篇读了这部小说,但书中阿九和袁承志的前期感情铺垫不足,美好的印象大大减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