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实际上对刘擎这个人没有听说过。因为我没有看过各个平台热播的一些泛知识类节目,所以拿到这本书后也有一种预设的判断:这种先有APP上的课程再出来的一本书,质量可能不太好,可能只是为了赚钱。毕竟我对罗振宇和他的生意一直持怀疑态度。
但是就这本书而言,实际读完之后,个人觉得它对我投入的阅读精力和时间是值得的。因为我能感觉到作者和编者在认真处理这些文本,输出的成果也是扎实的。
我之前读过的西方哲学原典不多。如果说读过一本也算的话,我了解过萨特、尼采、哈耶克、桑德尔、齐奥朗。其他像罗尔斯,我只知道他的无知之幕;阿伦特,我只知道她平庸的恶(而且和书中刘擎提出的对这一词条的误解一样,我也误读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听说过一点,大概也就了解到这个程度了。
在阅读哲学原典的过程中,不得不说我感到有些矛盾:我向往那种高度的认知和思考,但是追求和理解他们的路径却是崎岖的、难以攀登的。
很多时候,我和作者之间并没有那种共鸣的感觉,很难理解他的观点。
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给出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大致框架,让你可以相对容易地入门。而且西方现代哲学与古典哲学不同,这里涉及的问题很多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信仰的缺失(尼采)、真正的自由是什么(萨特)、如何实现正义(罗尔斯)等等。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参与各种案例,这些哲学问题就比较容易接近。当然这里也存在着二手知识的问题,但是花费大量时间去啃原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人带着你何乐而不为呢?在这其中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何种程度的二手知识是优质的,何种是垃圾,以及什么时候不必读原典。这需要考虑个人的取舍和分辨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阅读的时间成本、收益、兴趣以及个人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本书对马克思·韦伯的论述弥补了我一直以来对他的了解的空白,他对现代理性弊病的揭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概念的界定,刘擎是很严谨的:比如尼采的章节对视角问题的阐释很详细,区分了视角主义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观点;比如汉娜·阿伦特的章节,提到对“平庸之恶”的理解并不是字面上的那样,而是指“恶的平庸性”,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正文后的问答环节,对问题的剖析和分解、概念不清晰之处的指出和梳理,以及解答,都是很专业和细致的。刘擎对概念的界定严谨,让人感觉他是否有理工科的学习背景。果然,在查了一下,他曾读过化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来才转向人文社科研究。
在我们这个时代,处理完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对思想的拓展有需求,对哲学的好奇心也在增加。求知明理,拥有一个更开阔的思维,是当代人的需求。这本讲义可以算是对哲学的一种优质的“试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