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没想出来结课论文怎么写的一天,但还是决定写庄子了。不能总呆在舒适圈里,读齐物论的时候很想知道庄子对于今天关于他的是非之争怎么看,他要怎么回应对他相对主义倾向的指责。
从物论的必然性来看,庄子不认为人与人之间认识结果的差别是可沟通的。他似乎把人与人之间认识能力的差别当做了一种质的差别,进而导致每个人理解世界的基本前提(或许是价值立场)也是有根本差别的。这种认识前提的基本差别就导致了认识结果不存在达成共识的可能。这种对世界差异性的消极解释会表现出相对主义倾向,尽管我认为他不是,否则他就不会批判“劳神明而为一”了。他还是认为有一个自然的一的。
但似乎我还是更倾向于孟子王阳明的思路。差异仅仅是表象,是量的差异。那些应然的基本价值共识也实际实然的存在于人心中,仅仅是被遮蔽了而已(说出来这句话就开始怀疑应然实然能这么用么…)。心学像是唤醒,庄子在齐物论里是直接敲碎了重建。
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像王弼一样认为儒道之间有一些可调和利用的东西,也觉得自己在儒道之间摇摆不定。但最近越读庄子越发现,尽管我共鸣他的生存焦虑,也认同齐物论里大部分的解决方案,但我还是觉得心学更亲切。同样是对心的处理,庄子的丧我和王阳明的复其本心就蕴含了他们对人性的不同假设。庄子不能说是性恶,但他绝对是悲观的,起码对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的看法是极悲观的。王阳明就不一样,他当然也悲观,拔本塞源论里他叹息过,但他随后就说所幸天理之在人心,终有所不可泯,能相信个人与世界之善的可能,一定是因为他相信善的种子真真实实的存在于世界中,这个信念的强烈程度对我来说是强于齐物论里讲的真宰的。
不过单就齐物论的内容来讲,太有趣了,真的太有趣了。虽然说诠释的途径太多了,原文难读,二手文献也难读,以至于读了一个多月了也还没想出来怎么写结课论文,因为连采取什么样的解释思路都没想出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