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阴云密布,还是闷热,躲在室内吃椰子牛奶口味的冰淇淋。阅读《中国味道》时,被作者自序中描述的漫游经历所吸引。作者在印度、缅甸、尼泊尔、泰国、西班牙、意大利旅行时,留意到各地的味道。作者在旅行间隙,写下他在东南亚南亚的见闻,包括人们对调料、香料以及它们的历史和起源的使用。这本书以全球文化比较和文明传播的角度,记录了41种调料和香料的博物学知识。近几年,我很努力地学着辨认树木、花朵和路边的野草。野草也是非常有趣的,有些种类在《诗经》中已存在了千年,比如春天遍野的野豌豆苗,它们叫做“薇”。有些野草在阿拉伯有着自己的名字,比如波斯婆婆纳。就像人们漂泊迁徙一样,植物也在不断变动。这本书共记述了41种调料和香料的历史,包括从古至今在各文化中的应用和象征意义。书中还附有精美的手绘图。这样广博的知识使我这个从小对植物没有兴趣的人仰慕不已。香料一直都很珍贵。欧洲开拓殖民地和侵略其他地方,都是为了搜刮香料。香料贸易在世界贸易史上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香草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高尚的象征,正如屈原的诗句所描述的“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古代男性佩戴香囊,现代人则使用香水,都是为了留下香气。梵高喜欢画鸢尾花,这种花不仅仅是观赏花卉,而且是一种经济植物。鸢尾花的根茎可以入药,也是制作香水的重要原料。现在路边种植着很多鸢尾花,不知道种植者是否意识到鸢尾花的商业价值。如果有人能读完这本书并思考相关产业,那是否可以说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呢?作者以他博古通今的口吻娓娓道来关于香料和调料的历史。起初,我以为是一个充满香气的女性在写作,但实际上是一位男性,他也是《孤星之旅:苏轼传》的作者。我有点惊讶,他对苏轼如此熟悉,经常提到苏轼的趣闻,不知道他是否在写《孤星之旅》的同时进行旅行并写这些东西。他对中国古代香料相关的诗文非常熟悉,并且对国外的情况也了如指掌。也许这位作者的大脑已经有了人工智能,可以轻松检索冷知识。有趣的知识点:宋代的诗歌中所提到的“薄荷”并不是我们现代人认识的薄荷,而是一类荆芥类香草。此外,山葵和辣根的辛辣味道成分相似,它们与芥末没有关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