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世界对“科学”二字的理解依旧停留在“机械科学”范畴时,在无数心灵困扰下的人们不得不转而求助各种灵修信仰宗教的慰藉时,在当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割裂时,仍然还是会有如本书作者这样对“信息茧房”敏感的人。一边克服对“绝对性”的本能渴望,一边用自己的智识和疑问在群体认知的暗夜里点亮自己的火把,以照亮对“宇宙真相”同样渴望的人,且不管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者,不管是不可知论者还是可知论者。
艾伦·莱特曼的叙事能力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个文学见长的作者,让一本本质上议题非常严肃的书像散文一般松弛优美,可见其文理功底左右大脑的平衡是多么罕见珍贵了。他的思辨并不因自己的身份而局限,且能给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同等的关注和疑问,视角在两极之间自由切换,且并无贬低任何一方的意图。他认同现实事实,也认同心灵体验。
在古老DNA对确定性的需求下,在杏仁核对不确定的恐惧里,我们看到自身作为人类的无能为力的部分,渴求“绝对”,并以此为照创立了宗教,认为宇宙也是机械因果的,人类有着类中心一般的物种崇高地位。可随着理论物理界的发现不断推陈出新,这一切都开始摇摇欲坠。宗教在有限范围内的有效性,即使被受益者们一再强调心灵体验的合理性,也无法对自身的漏洞和缺陷视而不见了。在科学界越来越惊人的发现面前,人类认知体系显然还没有做好颠覆的准备。科学与宗教在“绝对性”层面上也有试图言和,但显然,并没那么容易。
时间是什么,宇宙大爆炸前是什么,宗教的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但科学的解释如量子力学和弦理论也无法证实什么,只能在因果链条的终端悬崖徘徊,并排除法一样的一一否定了宗教给与的这个宇宙的无数揣度。基于人性的需求与局限,科学与宗教这两个人类认知体系的解释都在“绝对”的舞台上流连,区别可能就是科学不满足于自己在流连,且知道有“相对”的存在。而宗教却基本上都满足止步于自己对绝对性的流连。科学说“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而宗教说“我们知道而且我们确定我们知道的”,在不确知与确知之间,它们永远有鸿沟,也意味着基本不可能言和。
这个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是可被理解的吗是可被解释的吗所谓的意义是幻觉吗人是有灵魂的吗人是碎片宇宙的镜像吗宇宙是从虚空如一而来吗且看看普朗克长度下的紊乱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就就像站在因果尽头的悬崖边,看其下可能是混沌无序的恒态深渊,也可能只是无数流变态中的一瞬谁知道呢伫立之时,能看到的恍惚是“绝对”与“相对”的无尽缠绕,也只是恍惚,有尽头吗没有尽头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