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延续了系列作品中一贯的主题:本世纪初青年人的写作和生活。作为这一时期写作运动的“核心”,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原型的“青文赛”,在小说中成了一根核心线索,串联起了80后写作者们在2000年至2009年间因写作而被改变的人生轨迹。王若虚使用“80后文学狂热期”来概括这一时间段内文学的繁盛面貌。
《狂热》由王若虚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第一章“头角”中,“青文赛”和《笔迹》杂志为高中生全天然、陆篆等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成为了后来“80后文学狂热期”的起点。坐标上海的青文赛成为一个盛宴,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年轻人齐聚上海滕州路招待所,他们像蜜蜂一样在盛宴上采撷花蜜,然后回到各自的巢穴,已经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在小说中出现的全天然、陆篆、秦襄等人,以及其他人物如艾苦、朱颜、毛琦,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在青文赛之后被改变。其中,有些人成为畅销书作家吸引公众关注,而有些人在文学领域中挣扎。以全天然和鹿原为代表,他们通过网络论坛和湖南的民营杂志工作来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想。这种对普通写作者生活的呈现形成了《狂热》一书的写作基调。
王若虚说:“《狂热》不是奔着畅销书去的,而是表现自己所处的时代,完成自己的使命。”他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文学创作道路,更贴近80后写作者的生活经验。相对于韩寒和郭敬明这些通过新概念成名的作家,更多的参赛者并没有成为职业作家,或者没有获得关注。这部分人的描写是《狂热》致力于贴近的地方。王若虚试图展示80后文学青年的生活,揭开被遮蔽的另一个写作群体。他通过立体刻画人物的行动展示了这一时代的文学盛景和80后写作者的生存状态。
《狂热》中出场人物众多,以全天然、鹿原、秦襄三个人物为主线,同时穿插了许多次要人物的故事。主线复线交错进行,编织出了一幅“文学狂热”的图景。与以往描写靠文学作品一战成名的“神话故事”不同,《狂热》描写了文学繁荣的盛景以及个体的挣扎和困顿,更像是一幅忠实于原景的素描。秦襄作为第一届青文赛选手,坚持自己对文学标准的看法,因而错过了一些机会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