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为欧洲编写历史的著作家太多了,史学家、学者、新闻作家,甚至在现如今碎片化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是内容生产者,很多人都想在历史长篇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许你也会好奇这本《欧洲五十年》到底记录了些什么欧罗巴大陆的历史长河里有太多精彩。
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是在为什么是简·莫里斯。为什么是简·莫里斯又凭什么是她毕竟为本书写序的李孟苏是这样高度的评价:“以简莫里斯人生的广度,深度与亮度,由她为欧洲留一部跨越半个世纪的印象集,再合适不过。
这个问题打开这本书就会发现内容是很好的答案。
莫里斯,在35岁以前就走马观花过这个世界。作为记者,目睹了诸多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曾被《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一代首席记录者。告别新闻界后成为专职作家,被称为“20世纪最优秀的旅行作家",可以说简·莫里斯是做一行爱一行的优秀职业人。
尽管莫里斯谦逊地形容自己的写作生涯就是无所事事的闲逛,看看世界,让世界看看我。但她也爱去法院旁听审案,这个习惯能帮助她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社会、政治和法治,然后去当地市场和火车站。她能在记者、旅行家、旅行作家多重身份中灵活转换。然而事实上,简博览群书,在威尔士的家里有堪比图示室的藏书室。
《欧洲五十年》一书的结构以的里雅斯特为起点,分为五个主题,每一部分以一座城市为出发点,延伸到欧洲各地各线。采取触类旁通的方式串联起发生在欧洲大陆的重大事件,用一件件足以影响世界、改变社会的碎片式瞬间刻画出社会的一面。这些点、线、面的补充是莫里斯认为自己应该为历史补足的注脚。而她的注脚里记录了历史洪流里的无数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亦是对正统历史细节的补充。她作为性转先驱的经历也让她格外关注这个世界的弱势群体、无名之辈,她细腻的情感让她关注到这些历史形成的碎片、小块和不规则之地,拾掇起来,认真收藏着。
这本书不是严格的编年史历史著作,是带有个人情感倾向的半严肃社评文集。就像作者在扉页中所说,除了引用,书中一切感受都是私人的。跨越了作者的青壮年,是一本非常主观的欧洲印象集,这大概就是文豪的底气吧。这本书里有最私人的对世界、对欧洲的理解,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也很私人。对于战争,简·莫里斯认为战争把欧洲各民族拖入了一场肮脏、分崩离析的噩梦,迫使欧洲变得无法辨认。1990年柏林墙的倒塌在她看来也只是一出道德剧,一半是德式庆祝解放的古老乐队多重奏,一半是嘈杂的摇滚,两者又奇异地和谐、亲切友好。
这本书适合的阅读人群很广泛。喜欢简·莫里斯英式媒体人幽默、嘲讽和愤世嫉俗文风的可以入手,喜欢历史和欧洲城市游记的朋友也很推荐。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