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大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翻开之前一直以为是一部大部头的年代巨作。早听闻其一本书书写了一个时代功绩,却未曾想过是中译文不过10万字左右的中长篇。
仔细想想,这么短的篇幅里可以恰到好处地描摹出一个时代的世事人心,大概也正好侧面说明,那个时代的浮夸和空洞。极奢背后的贫瘠,浮华内里的泡沫,努力之下的徒劳。
早先在影院的大屏幕里看过列昂纳多的电影版,虽剧情印象模糊,但盖茨比、黛西的脸实在无法不具象化,而整部电影里派对的声光舞影觥筹交错的氛围,也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带着电影的既有印象翻开的书,两天的时间就很快地阅读完毕。一句话粗暴的简介大概就是,“穷小伙盖茨比为了初恋白富美黛西,通过一些不太体面的手段成功跻身上流社会,靠着挥金如土地举办往来无白丁的豪奢宴会,成功回到了已婚贵妇黛西的身边。他的纯爱梦想和黛西的庸俗现实作用出的巨大的泡沫最后不出所料的幻灭破裂。盖茨比罔死他乡,而黛西逍遥依旧。”
高贵者罔死,卑劣者逍遥。多少经典作品都在重复着同一个主题,但每一次具体的触动,仍然震撼依旧。
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金钱与欲望都在蓬勃,自由与美梦都在鼓吹。人该如何彻底地把自己交付给这个看似充满无限希望的黄金时代呢?
“这大都会的黄昏很迷人,可我偶尔会有挥之不去的孤寂。”
“我们这些薄暮中的年轻职员啊,正在虚度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一夜中最美好的时辰。”
“因为宽敞的别墅只会反衬出他的空虚,盛大的宴席只会烘托出他的落寞。换言之,物质并不能带来幸福或者快乐,拥有更多钱财的生活并不是更好的生活。”
如果说古典时代的贵族还保留着许多外界平民无法企及的门槛与界限,那么工业革命之后,新兴资产阶级迅速地积累了财富,找到了快速标榜定义身份的绝佳途径,消费。
于是,“消费主义社会的最大特征,正是把消费品视为人格的外在符号。”
也正因为如此,底层出生的盖茨比拥有了快速跻身上流社会的捷径。他的豪宅,他的豪车,他派对上的奢华用度,都是用来包装自己的手段,让哪怕是“暴发户”也不再显得羞耻。
“世上只有两类人,追求者和被追求者,忙碌者和厌倦者。”
“富人会生钱,穷人只会生……孩子。”
“他这几年的心血全用来创造这个幻想,不停地为它添砖加瓦,将他遇到的一切美好东西都用来修饰它。再似火的热情,再漂亮的外表,也比不上为情所困的心堆积起来的幻想。”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他突然说。正是如此。我以前没想到。黛熙的声音确实充满了金钱——她那抑扬顿挫、银铃般叮当悦耳、铙钹般清脆动听的声音蕴含着的,正是这种无穷的魅力……仿佛她是白色宫殿里高高在上的公主,是黄金铸就的女郎……”
最后盖茨比还是死了,死之前大概仍然不想也不愿承认,自己从前追寻的那些东西真实性和价值感从来都存疑,而自己却为此虚耗一生,甚至献祭。但若不如此,又该如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