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系列又推新作,之前的《置身事内》、《向心城市》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这本由陆铭、杨汝岱等人合著的《大国经济学》当然也值得期待一把。
这本书是由10位国内知名的经济学教授共同撰写的,破的题就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在新时代面临的经济问题,并就此提出他们的洞见。虽然是一本合著作品,一共十个章节,应该是10个人分别领取了一章,不过,整体体例完整性还是可以的,不会让人觉得比较割裂,是各自写各自的,每一章都能让人有所启发,对当下的经济问题有所思考。
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共同富裕”,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不平等,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世人,当全球化的收益更多被高收入阶层所占有,反全球化、民粹主义则难以避免。在19世纪,由英国等工业化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快速推进,但不平等程度也随之持续上升。1810年,欧洲前1%的富人占有社会52%的财富,100年后,贫富分化问题更严重,前1%的富人占有社会超过64%的财富。
不平等很难逆转,但并非宿命,是否实现“公平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配制度。日本和韩国告诉我们,如果制度和政策得当,可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平。但是,如果漠视社会公平,经济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增长,但在长期内难以持续。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人类面临四大挑战:
1、技术发展:技术进步的收益不会自动平均地分配给个体,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特别是很多人工的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将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2、全球化:全球化的红利不会自动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平均地分配,主要被中高收入国家获取。在国家内部,也是被高收入阶层获取。全球化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不够注重收入均等的有关制度安排。
3、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可以缩小城乡间差距的,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都很高,城乡收入差距也比较小。城市化水平越高,可用于对农村进行转移支付的资源也越多,城乡收入差距也就越小。
4、社会流动性下降:社会流动性就是穷人变富、富人变穷的可能性,与不平等有着紧密联系。自19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流动性不断下降,阶层固化程度达到历史新高。如何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首先要定义“平等”,共同富裕要的是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而不是简单的结果平等、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
初次分配和机会均等。数字时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对大型平台企业进行反垄断监管,引导企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权益保护和职业培训。
二次分配与机会均等。经过二次分配以后,收入差距大幅缩小。需要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促进居民机会均等化,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方面的比重,让每个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能够有更多获得感。
结果平等与机会均等。仅有规则公平和权利公平并不能保证机会均等。一旦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机会均等就难以实现,适度的结果平等是机会均等的前提。共同富裕的第一要务是经济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发展谈共同富裕,更不能将效率和公平对立起来,必须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分好蛋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