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似乎历来对色彩就很敏感。红色不叫红,而叫胭脂、茜色、绛紫;蓝色也不称为蓝,而叫作天青、竹月、湖蓝。连旭日初升时天际的蓝也被苏轼称为“东方既白”。五彩缤纷本就美丽,再冠以雅称,更美在意境、美在风骨。仅用区区几个字便将传统色彩多变、含混、复杂的美学及文化意涵淋漓尽致地显现,这恰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之处。
想要更了解中国色彩,不妨看看《制色》这本书。传统色彩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在《制色》中追溯和整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毕三十年之功潜心钻研古代东方色彩。他不仅仅是对某种传统色的发现和利用,更在于恢复中国人对传统色彩文化的心理认同感,恢复色彩文化自信。如此,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颜色,不仅会想起它叫什么,还有它的雅称、内涵,以及内涵背后的典故。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奥秘。这本书讲述了色彩的秘密,更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文明生机勃勃的枝脉。
曾老在《制色》中的一句话一直很令我感动:“于近代消失的千年色彩,并不全然是落伍、跟不上时代的,只是在现代化进程里,这些古老的色彩,来不及经过反省或咀嚼,被暂时遗忘了而已。”原来有些东西,并不是人们忘记了它,而是现代化的进程太快、太满了,它们走得比较慢,暂时掉队了而已。假以时日,我们终会再度相逢。色彩如是,传统如是,一切美好的、积极的事物如是。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