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关于曹操墓的发现,以及后续考古发掘的部分就不提了。这一部分内容十分平淡、没有特色,没什么亮点。
有趣之处在于,曹操墓的消息传开后,大众对于曹操墓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很多所谓的“历史爱好者”和身份不明的吃瓜群众纷纷在网上传播阴谋论,称曹操墓一定是当地政府故意制造的伪造品。作者对此非常激动,不惜花费大量篇幅针对各种奇怪的言论进行驳斥,相当有力。
问题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相信曹操墓是假的呢?
作者追溯了所谓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法的来源和演变。原来,最早明确提到“疑冢”二字的是北宋韩琦,但他并未特指曹操,只是在咏曹的诗中出现了疑冢二字。
原本只是韩琦对邺西众多坟冢的感慨:草木凋零,人生短暂。后来,王安石注意到相州西部太行山前高大的封土,于是也写了一首诗,题名《将次相州》。其中前四句是这样写的: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此后,有人简单计算八九七十二,结果疑冢就变成了七十二疑冢。
再后来,南宋人重视家国丘墟,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大跌,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因为能够彰显曹操的奸诈而流行起来,甚至被写入各种小说和文人笔记,深入人心。
顺带一提,《冰与火之歌》最后一季虽然烂尾了,但其中一个设定很有意思。提利昂建议让布兰登成为铁王座继承者,因为布兰身上有故事。人们喜欢故事,喜欢虚构。人们喜欢给人物构建概念,从而理解个人、社会和世界。
曹操的形象被定义为“奸”。《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反复强调这一概念。然而,当概念被事实证据推翻时,不是每个人都敢面对事实。怯懦者往往本能地否认和逃避,甚至找寻似是而非、相互矛盾的所谓“证据”来维护他们坚信的“故事”。正如前几年,在某电竞战队失败后,各种假赛的谣言四处流传,甚至现在还有人争辩韩寒是否代笔,网上评论区最常见的回复是:“都十三年了,放过自己吧。”
这些固执之人无法接受不那么奸诈的曹操,也无法接受没有戏剧性的真相。曹操既没有疑冢,他的坟墓也没有任何神秘之处。相反,以他的身份来说,他的葬礼相当简朴。他写给儿子的遗嘱和忠告,情感朴素而动人。他逝去后的一切,都无法给后人留下“奸”的印象。
于是,固执己见的人们感到心灵受创。
我尽量远离这些固执己见的人,也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其中之一。但实际上,我也无法完全做到。
前几天,我无意中看到了网上的曹操面部复原图,我竟然第一个想到的是:“曹操和鲍国安长得不像,这是曹操自己的问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